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洛南县丧祭习俗

2012-5-27 20:46:0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丧葬 旧时丧葬,多视财力而定,年愈六十,即准备寿方、寿衣,择墓基、箍墓洞。棺木以“一楸、二桐、三柏木”为上,松杂木次之,棺木内外油漆称为“响堂”。殓衣以绸子丝布为料,男做长袍短褂,女为衣裙,各备五至七件,此为富有之家。贫者无力准备,临时筹凑,不大讲究,甚至以芦席裹尸,以土为安。
    对弥留之际的人,子女则围侍左右,直至最后咽气,谓之“送终”。死后,请人为死者剃头、洗脸、穿衣、蒙面,停灵于正堂,点灯一盏置于灵前。合家穿白戴孝,烧“倒头纸”,传出哭声,贴上门纸,当日即向主要亲属报丧,亲友随带香纸献食登门吊孝,由主家散孝。直系子、侄、女儿等至亲戴六尺长孝,一般孝子戴三尺短孝。尸体装入棺木,称作“入殓”。入殓后设立灵堂,川塬地带本地人有写“铭旌”习俗,书成悬挂于堂上。灵堂供桌上献饭食,孝子按男左女右坐于灵旁,谓之“坐草”、“守灵”。主家对于送香纸、挽联、纱幛的宾朋均以便饭、烟酒款待。
    洛南有三日成服的习惯。出殡前夕,打祭奠礼,有的鼓乐吹打,孝子跪拜,进退有度,揖拜有节,谓之“奠酒”。秦蟒二岭山区客户人家请火居道士,做大、小期,设坛诵经,超度亡灵。葬前,由孝女三人提水壶执扫帚、拿簸箕至墓地扫墓。孝男三人执引魂幡、端饭盘、提灯笼去坟地送饭,俗称“引魂”。发葬出殡在选定时辰内进行,由邻人起冢。孝子怀抱灵牌,头顶孝盆(纸灰盆),孝女哭行在前,鼓乐开路,孝男紧跟,棺木在后,徐徐行进,沿途扔撤纸钱。棺木入墓穴,拨正方向,长子填所破之土,众人培土成冢,孝子行礼,舅家为孝子盘起长孝,礼成。
    旧时,权贵富家,有开堂点主威仪,请几位有名望先生为礼宾,举行丧葬大典,由引宾引导孝子摆布跪拜后,由点主官行“通神礼”(用朱砂笔在写有×××之王牌位上的字加一竖,使之成为“神”字,点主官在“王”字上加一点,使之成为“主”字)。加显礼(在“考”字或“妣”字上加“显”字),赠孝礼(在“男”×××奉祀的男字上加一“孝”字),事后将木主牌安放在堂屋内。下湖人家也有请俗家道士,跑莲花灯,男破酆都城,女破血灰池。
    葬后三日内,丧主在墓地煨火三晚,第三日掬土封坟,称作“全坟”。包水饺送到坟上祭祀,谓之“送饭”。死者自死之日起,七天为一期,直至“终七”。逢“七”逢“八”,孝子糊白纸旗(按死者岁数计数,每岁一对再外加两对)由家门口插到坟上。每逢七日都请灵,惟“六七”不烧纸,“七七”不请灵。“五七”亲戚都来祭奠。死者百天之日,孝男孝女前往请灵祭奠,浆洗孝服、孝布。小祥(头周年),大祥(二周年)至谭礼(三周年)时,孝子除服,表示居丧已满。凡父母之丧,必服制三年,任官不赴职,士子不应试,此习已经废止。三年内春节门上不贴红对联,元宵节不挂红灯笼。
    建国后,丧葬不断改革,干部职工年老或有贡献者丧后,机关、群众多送花圈、挽联、挽幛举行追悼仪式,由主祭人致悼词,以示沉痛悼念,绕灵柩一圈,向遗体告别(1990年已改作向遗体告别仪式),以土安葬。为节约土地,各地利用山上、埝边、地旁零星土地作为墓地,虽尚有旧俗,但在仪式上较旧时大为简略,然花费上却有增无减。
    祭祀 民国以前,人们对祭祀祖宗非常重视,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凡名门大族,多设同族祭礼的祠堂,内供先祖影像、木主、族谱,男左女右,分辈排列,悬挂正方。平常人家,设“三代祖宗神位”,下湖人则在中堂书“天地君亲师位”,神位旁设“×氏历代宗祖”贴于正壁。清明节在坟上祭祖,培土加高坟墓,挂纸于坟上,周围植以松柏。农历十月初一,以薄纸剪纸衣或焚纸于坟上,俗为“送寒衣”。冬至日,设礼祭祖,大族在祠堂合族祭祖,有时演戏、聚餐,名日“家宴”,一般人家只到坟头敬天地,祭祖宗。
    洛南旧时亦有祭神习俗,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日”,此晚以果、饼、糖瓜送灶君升天,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尔后即打扫屋尘迎接新年。除夕,焚香点灯,鸣炮献供,迎接诸祖,换桃符避邪。年内,各行业均有定例,商号祀财神;医生祀药王;正月初七,农家祀火神;二月初二,木匠祀老君;二月十五,煤矿祀老君;四月初七,炮商祀财神;七月十七,农民祀土神;八月二十三,饭店祀灶神;九月二十七,酒坊祭酒仙;九月二十五,缝纫匠祀黄帝。各有定会,隆重祭典。
    建国后,提倡科学,破除迷信,陈规陋习渐剔。洛南民间祭祖形式大为改变。如清明节改为扫墓节,机关团体、学校等派代表前往革命烈士陵墓,敬献花圈,演讲宣誓,悼念英灵,继承先烈遗志,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