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洛南县婚娶习俗

2012-5-27 20:45:4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清末以前,男女婚姻全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互不相见,如同“布袋买猫”。民国时期,先由男方选定媒人说合,请阴阳先生“合八字”,如有五行相克,婚事不提。如命相互不相克即为合婚,媒人将彩礼送至女家,婚事即为定妥。建国后,实行婚姻自主,自由恋爱。由介绍人牵线搭桥,双方见面,经过相互了解,正式订婚。结婚时,夫妻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明书,即行结婚。
    结婚 俗称“过宴席”。旧时,男方择定良辰吉日,确定纳采及迎娶日期,媒人送至女家商定后,即行纳彩礼,俗称“行礼”。由男方将所言定衣物、妆奁,偕媒人送至女家。当日盛情款待后,各自办结婚事宜。结婚前一日,女家行“添箱礼”,亲朋邻友,各为出嫁女子馈赠首饰、衣物、家俱等礼品,并备干果、烙饼,以示“饯行”。结婚之日,古亦有隆重习俗。男方家中供起祖先牌位,新郎披红插花,出门乘轿,沿途排成仪仗队式,彩旗前导,乐人后随,执事齐全,鼓乐相随;至女家送上大花馍,简单用饭,新郎向女方祖先行四拜礼后,披上女家绸红(布)。新娘再着红衣、红鞋,头顶盖头,由新郎拜请后,即由弟妹或兄嫂扶背上轿,由梳头女人陪同,原路返回,女方送亲的尾随而来。至男家门口鸣炮后,一人手提烧红的“铧头”以醋灌注,绕轿三圈“打醋台”,意在避邪。新郎对轿行礼,迎接新娘下轿。进门时,脚踏两条红毡,轮换而入。执事人提着木斗,内装麦麸、谷草秆、核桃、枣和五种粮食等,向新娘身上投撤,口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人进了门”之类赞颂新娘平安吉利之词。进堂后,行拜堂礼,拜过天地、祖先、高堂,即入洞房。新郎抢先入内,取“先入为主”之意,脱鞋上炕,四角各踩一脚,称“踩四角”。新娘进来后,新郎揭其盖头,即吃鸡蛋、饮交杯酒,“共牢而食,合卺而醑,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午间设宴席,新郎新娘按辈分大小向亲族叩拜,凡受拜亲族给予礼钱,是谓“拜礼”。礼毕,送女者挂门帘,交箱柜钥匙,男方以钱相赏俗称发“封子”或“封钱”。至晚,洞房中小伙、媳妇、邻友等耍新媳妇,猜谜、说曲、打趣、偷房,达旦通宵,笑语欢声。旧俗有三,即“三日不空房,三日不熄灯,三天房内无大小”。
    建国后,实行婚事新办,婚前男女赴医院体检,身体合格者,再行登记,选定日期举行“行礼”、“添箱”仪式;结婚日,有的骑自行车、摩托,有的包乘车辆,亦有的步行。举行结婚典礼,改跪拜为鞠躬,拜过花堂后(南北山尚有对亲族拜礼)即欢宴宾客,当晚仍有闹新房习俗,有的放映电影、录相,以资助兴。婚后第四天回娘家,是谓“熬十”。一般多在第一个新年或婚后三天,新郎、新娘到女方亲戚、宗族家送礼,俗称“回门”。女方亲戚各以衣帽、鞋袜回赠。近年有旅游结婚的。
    坐房婚礼 不骑马,不坐轿,新郎披红戴花,新娘盛服艳装,顶红盖头,坐一个大圈椅,意谓“骑马坐轿”。也要拜天地、入洞房、设宴待客,但一切从俭,此多行于童养媳,贫寒之家,在戎马干戈之中的婚礼。建国后已逐渐废除。
    再婚 由于受封建礼教“一女不嫁二夫”和贞操节烈的束缚,清代以前,寡妇不得改嫁。民国以后,始有招亲、出嫁现象,但是干涉寡妇婚姻者不少。娘、婆两家借婚索取财物,娶时仍有陈规陋习,一般不择吉日,不动鼓乐,不设酒席,天黑离家,夜间拜堂。建国后,寡妇出嫁同样受到法律保护,仍视为喜事。
    洛南各地,古有“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妻迎淑女,毋计妆奁”习俗。谴责婚姻论财为夷虏之道。《畅志》载有:“婚姻知择配,无竞财之陋。”建国后,包办买卖婚姻渐废。但仍有借婚诈财陋习。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