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汉阴县岁时节序习俗(1)

2012-5-27 16:05:2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汉阴解放前,于除夕子夜家长率领晚辈在家门前设香案,焚香燃烛,祭拜天地,鞭炮齐呜,俗谓“出天星”。是时,鞭炮青接连不断,达旦方休。祭毕,回堂屋中祭奠祖先,晚辈给长辈拜岁,老人给晚辈“压岁钱”。家主到庙宇里焚香,称为“出行”。初一早,吃“抄手”(即水饺,又名扁食)。因为形似元宝,取其“招财进宝”之意,吃了抄手就意味着“得宝”。
    互相拜年是春节中的主要活动。汉阴素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初三、初四拜己亲”之习。拜年时要赠送糖果、烟酒等礼品,一般为3~4色。回拜必须加重加多并改变品种,以示“厚道”和“尊重”。对来拜的青少年给手帕、鞋袜等,名为“打发”,对儿童打发过年钱。此来彼往互相酬答,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有心拜年,二月二不迟”之说。
    春节中,亲朋首次见面,互问“过年好”。商人则说“恭喜发财”。到家拜年,必盛情招待。富户巨商还宴请亲友,名为“请春客”。
    解放后,敬神迷信活动逐渐减少,其它传统习俗仍旧沿袭。“文化大革命”中,“破旧立新”,强迫人民过“革命化”春节。农民正月初一也要出工,不许拜年,红卫兵遍布道口,拦截行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春节时吃穿方面更加讲究,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党政部门亦在春节期间给烈、军属拜年,向离、退休老职工慰问,召开各种座谈会,举办各种文艺、娱乐和体育活动。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旧称上元节。当夜称上元夜,俗称“元宵节”。是日午备办丰盛酒肴,全家聚餐,庆祝春节结束。入夜吃糯米汤圆(又叫元宵)。元宵节也称灯节,汉阴俗话:“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夜里各家在室内、水瓮中、米缸里、箱柜上都点上灯烛。门外则挂上花灯、宫灯、纱灯、福字灯、跑马灯,大街小巷,一片光明。
    正月十一至十五,夜夜耍灯。老少上街游玩、看灯。民间自办彩船、竹马、狮子、龙灯、地蹦子、火盆架、大头舞等。居户接灯,赏给糖果和现钞。在玩灯的5夜中,通宵达旦,锣鼓喧天,灯火辉煌。元宵节后,玩社火、踩高跷,争奇斗艳。丰收年景,一直延续到二月二日。
    元宵节下午,还要祭拜祖坟,名曰“送灯”。
    正月十六日,男女老幼出城郊游,称为“游百病”。谓可免病祛疾,增进健康。
    立春 又叫“打春”,为一农事节日,表示严冬已过,春耕即将开始。立春前后,农村有送“春牛图”者,名为“春官”,手捧春牛图,走乡串村,挨户送图。根据各家不同情况,说唱吉利发财的好话,主人打发一点零钱或便饭招待。
    惊蛰 惊蛰日农户炒苞谷、爆米花,谓之“炒虫”。意在惊蛰已到,百虫复苏,应及早防治虫害。且于庭院中和室内撒放草木灰或石灰,以避蛇蝎毒虫。
    清明节 清明扫墓,由来已久。先几日添修祖茔,垒砌坟头,刊碑立石。清明日,于坟上压放白钱纸,插纸幡,鸣炮焚香,叩头祭奠。农村有按家族筹办清明会,祭祖续谱。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不扫墓。解放后,烧纸祭扫之俗仍旧。学校、机关组织春游,祭奠烈士坟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四月八 农历四月八日是释迦牟尼诞生日。民间有“嫁毛虫”之习。用两个红纸条书写“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青山外,永世不回家。”将纸条交叉成十字形,贴于墙上,谓可驱除毛虫。
    端阳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阳节,又称端午或重五。清晨,男女步于郊外,称为“打露水”。每家门前挂蒲悬艾。儿童穿新衣,戴香包,有的手腕上系五色线,认为可以驱邪祛疾,长命百岁,故称“长命线”。端阳节吃棕子、变蛋、蒸馍,饮雄黄酒,酒内浸几枚独独蒜,并涂抹儿童的耳鼻额上,喷洒于墙脚、床下等阴暗处,以驱除毒虫,避免疫病。
    是日,女婿到丈人家“追节”。出嫁女回娘家团聚。
    下午,以艾蒲及各种草药煎水沐浴,消毒杀菌。
    六月六 旧习,农历六月六日,民间于是日踩粬、做酱,曝晒棉衣冬裘。农村吃一顿酒肉,改善生活。解放后,此习消失,只有少数人在这天晒晒衣被。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