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略阳县方言词汇(1)

2012-5-26 19:22:2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略阳方言词汇丰富,数量众多。现就名、动、形、代、量、副等词,择录常用的并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个,对其中有音无字者,部分以普通话中的同音字来通假,个别试用自造字来代替,并在“()”中注上汉语拼音,对音字皆有者,只释义,不注音;对个别难以理解的方言,举出例句加以说明。
    一、名词
    1.人称
    大大(da da):父亲。
    妗子:舅母。
    屋里人:妻子。
    岁娃家:小孩子。
    挑担:连襟,姊妹女婿间称挑担。
    格拧子:性格怪诞,难以相处的人。
    炸喇子:爱说,爱笑,声音哄亮的人。
    三脚铆:长期行踪不定的人。
    烧料子:言行不稳重,冒失的人。
    孤奴子:经常用麻将等物进行赌博的人。
    麻婆娘:其貌不扬或蛮不讲理的妇人。
    踏个子:说话不利落,颠三倒四的人。
    瞎(方言读哈):经常为非作歹的人。
    冷格子:说话办事都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人。
    半吊子:对知识或事物似懂非懂的人。
    战岭子:爱出风头,行为轻浮的人。
    傻(guá)棒:反应迟钝,行动迟缓,不善言谈的人。
    冒日三:行为莽撞的人。
    狼娃子: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扯皮子:血缘关系较远的亲戚。
    灾拐:经常惹事生非,不成材的人。
    2.身体
    手杆:胳膊。
    脚杆:腿。
    胳夹窝:腋下。
    磕膝(jī)盖:膝盖。
    踝尺拐:脚踝。
    倒拐子:肘关节。
    满满(māng):奶头。
    3.食品
    菜豆腐:豆浆煮开掺上浆水点出豆腐后,再下上米或面条、节节子和桨水菜,煮成的全县人们普遍喜欢吃的一种饭。
    节节子:以玉米面为主稍加白面,形状为一小节一小节的一种饭。
    撒面饭:把玉米面放入煮沸的水中,用擀面杖搅成的较稀饭稠一点的饭。
    搅团:和撒面饭差不多,只是必须和桨水菜合在一起吃,撒面饭下别的菜吃。
    拨拉子:把包谷面加水拌成小疙瘩在锅中蒸成的一种饭。
    面鱼子:用白面在碗等器皿中加水拌成糊状,用筷子拨入锅中煮成的一种饭,形象似鱼故名。
    干饭:米饭。
    麻食子:用白面搓成的体积很小,并且中间有一小孔的,加上菜在锅中用水煮成的饭。
    鲊肉:米粉肉。
    火鳖子:在火灰中烧熟的馍。
    番麦:玉米
    锅塌子:将发酵的玉米面,贴在锅的周围蒸熟。
    罐罐茶:白面加上藿香、葱、茶叶、姜等在小瓦罐中用水熬成的流体,倒入碗中再放上核桃、鸡蛋或肉丁、豆腐丁。
    4.生活用品及劳动工具
    马勺:木制的舀水的瓢。
    扫帚:扫把。
    管子:毛笔。
    5.其他
    灶火:厨房。
    厅子:监狱。
    方子:棺材。
    火匣子:青年人或小孩死后用的棺材。
    垢甲:身体上、衣服上或其它物体上的脏物。
    汤头:方式,方法。
    圆光石;鹅卵石。
    干垄:地坎。
    摸货(huó):白吃或白拿的。
    手夫子:手帕。
    肋巴里:旁边
    老街里:上面的意思。
    阳婆:太阳。
    锭子:拳头。
    恶水:洗了锅、碗、筷的脏水。
    后(hǒu)头:里面。
    巴巴尾:体育比赛的最后一名,泛指落在别人后边的人。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