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略阳县传统节日习俗

2012-5-26 18:57:5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一、四时节日
    略阳以农历计算的四时节日有:
    
除夕:腊月三十为一年之尾,叫作除夕。是时,清扫庭院,美化环境,贴对联,辞旧岁。下午掌灯后,家人集齐,依长幼围桌团聚,共进丰盛夜饭。入夜庭院生柏叶柴火,屋里生炭、柴大火,家人欢聚火旁,拉家常,忆往昔,叙家史,谈论治家之道。有条件的人家吹、拉、弹、唱,各玩所好。孩子放鞭炮,欢歌跳唱。老人强打精神彻夜不眠,意长命百岁,谓之“坐岁”。夜半零点左右,家长率全家老少,用香、蜡、火纸,出外划灰圈,迎祖宗三代,迎财神,敬四方五帝,意盼人兴财发,清吉平安。接着拜父母长辈老人,给年幼者发压岁钱。黎明,合家聚早餐,罐罐面油茶、鸡蛋年糕、油炸果点、包子花卷、元宵油糕、饺子馄饨等各自便。
    春节:为一年之首,天亮先担“进财水”,缸满水溢,取意进财聚宝,藏珍溢美。老少换新衣,戴新帽,夫妻搞烹调做佳肴。忌口舌,忌吵闹,颂吉祥。二日至正月十五日,互相拜访亲友,双方各具酒肴招待,谓之“饮春酒”。
    破五:正月初五黎明,打扫清除各屋垃圾,焚香蜡送于城外河滩。早饭吃搅团,意合家平安团结。
    元宵节: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以十五为望日,全家屋内灯火辉煌,孩子掌灯,全家团聚吃元宵。城乡有社火、狮子、龙灯、彩船舞,城镇集市有高脚(即高跷)。
    二月二:各家每户周围打灰线,意忌虫属入内,家人炒包谷花,取意一年到头人兴财发,午后团聚吃火锅。民间传说,地龙冬眠已醒,此后就要上天行云布雨,又名“龙抬头”。
    清明节和十月一日:为鬼的节日。凡起葬,合葬者都在这个时间进行。安葬已久的要掩土修葺,栽树植柏,剪纸裁条,飘坟挂白纸,烧纸插香,酒肴祭祀,虔诚致悼。
    五月节:五月五日端午节,吃粽子,划水船,孩子戴香包(用五色花线绣制,内装棉花香帕,外绣各色花朵)。耳鼻擦雄黄,屋前插“蒲、艾”,以避毒气。
    六月六:家家晒衣物,谓之露晒后不生虫。
    七月七日:七巧节,妇女、小孩掐巧芽,设香案,陈瓜果、糕点、折豆芽于水盆中,观察水影形状,以卜人的巧拙。穿针线于暗处,谓之“牛郎织女巧相会”。
    七月十五日:傍晚,县城嘉陵江、八渡河、玉带河沿流水放火灯。在小木碗放黄蜡捻子,逐个点燃后,投放江河,远看似火龙游江。到灯远离隐灭,始归宿。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家人团聚月光下,以水果、糕点、月饼、套饼敬献月亮,谓之“赏月”或“玩月”。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结之意。
    九月九,登高爬山,城郊居民于是日携带食品,扶老携幼登南山,爬狮山,取意消灾免难。
    腊月八日:俗名腊八,天亮煮米稀饭,内加各种豆制品,蔬菜、肉丁等,混合食用。余粥撒于树根百草,谚语“腊鼓鸣,春草生”。
    腊月二十三:用面粉烙糖、盐饼十二个,润月十三个,谓之年丰平安,叫祭灶,民语“腊月二十三,灶爷上青天,上界言善事,下凡降吉祥。”
    全年春头腊尾忌讳的是:正月初间不烤馍,年夜“锅巴”要留圆(全)。“献食盘馍”蒸的大,五谷丰登过好年。
    新中国成立后,略阳的四时节日习惯,随着社会变革渐趋简化。破五、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七月七、七月十五日、十月一、腊月八、腊月二十三等节日,已不太时兴,多以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法定或主要传统节日为重,并多在此时家人团聚、会客、接友、订婚、结婚等。
    二、古会习俗
    略阳古会以农历计算有:正月初九天教会(上元会),三月十六娘娘会,四月初八佛爷会,四月十五城隍会,七月十五中元会,十月一日地藏会等。古会期间敬神烧香、点蜡、烧纸,叫礼叩拜、念经诵佛,各地男女信士还愿、问卜,间有给神唱戏之举。
    随着时代变迁,目前古会习俗自行消声匿迹,而以新的文化活动、文艺晚会、物资交流会等取代,趋向于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内容。
    生产习俗:东路号子南路歌,“锣鼓草”兴西路坡,北路人有老习惯,每到冬闲多“打坡”(即打猎)。
    生活习俗:衣烂补钉净穿袄,男女守家不出窝,乡镇妇女揽家权,农村妇女会爬坡。清早起床煨茶罐,木节钻洞净洗眼,上山砍柴齐捆捆,回家吃饭不离酸。
    每年腊月二十三后,城乡里外就开始办年货,屋里大扫除、洗衣服,杀猪、宰羊、互相吃“跑堂”。
    过继顶门拜干娘也是当地习俗之一。兄弟或直系亲属中有一人无子,其他姐妹兄弟多子女者进行过继,俗称“顶门”。担心婴儿夭折或多病,找“命相”合适,多子女的人认做婴儿的干爹、干娘。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