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西乡县宗族概况(1)

2012-5-26 18:15:1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聚族而居,为古代遗风,本县同姓同族者大都集中居住在一村一乡,如×家沟、×家塆、×家河、×家坪一类的地名,分布县境各地,形成姓氏比较集中的家族,其中望族多置有族田、房产,以租利所得供每年清明祭扫,修建祖坟祠堂及救济同族贫困户之用。家族中,一般推辈行高而德高望重的男性为族长,制定族规家法,编修族谱,对不贤不肖、作奸犯科者有惩处之权。过去,相邻宗族之间,常发生为坟山风水而诉讼、甚至械斗的事,亦间有与本地以外的同姓联宗之举,目的在于发展宗族势力。
    建国后,随着封建势力的瓦解,宗族活动基本停止,但号称本家以及同姓相亲的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之中,如1985年杨河乡蒿坝台村张氏村民不愿拆除祠堂兴建民办学校,起哄闹事,政府为此发出“坚决制止封建宗族活动”的通知。
第一节 族谱
    

据调查,本县较大宗族均有族谱,个别世家有家谱,内容大同小异,一般记录宗族演变历史、世系、字排、祠墓、族规等,部分谱牒还载有身居达官的祖辈传记、遗嘱、墓志铭等,代代相传,每隔二三十年续修一次,分抄数份,由贤能子孙收捡,每逢祭期,带至祠堂会看,如有损坏作弊情节,则斥为鬻谱卖宗,重罚不贷。因此。族人视同珍宝,留传给后世子孙,作为回归认祖、明籍辨宗之据。如本县城关方氏,系早年由湖北大冶县迁来,清末民初,湖北方氏将续修之族谱送来,以固族谊。
    “文化大革命”时期,族谱被视为封建遗物而遭毁弃,保存至今者十难存一。县档案馆根据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的文件精神,收档了较为完整的江氏家谱及李氏家谱两部。
    《江氏家谱》为手抄本,续修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谱序追溯40余代。唐黄巢起义时,其远祖先自湖广之黄州、麻城迁西蜀,明末战乱中族人300余口失踪,复逃难贵州,于清顺治八年再北迁至陕,定居于汉中府西乡县空渠(今丰渠)。道光二十五年,制定整纲正伦之族规12条,凡逆伦乖戾者,均予鸣族重责。还记录了自晚明始祖江家谟以下的十余代数百人的姓名(含配偶姓氏),有的注明学位(如举人、廪生等)、生年、享寿等,其派行为“家季应自,洪言天廷,源远庆长,文章万世。”从族谱中足以窥见300多年来江氏家族的世系、迁徙及其繁衍等情况。
    李氏家谱共2卷,清光绪十三年由李文敏续修,木刻活字版本,印刷精美,含祀事、祠祭、礼节、祭田、规条、律例等章目。
    族谱系封建社会的产物,糟粕甚多,但其中也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宝贵的地方历史资料。

第二节 宗祠
    宗祠,俗称祠堂,为同族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本县境内宗祠据不完全统计有80余处,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建筑宏丽,雕梁画栋,类似庙宇,如城区的范家祠堂、黄家祠堂、李家祠堂,黄池的姚家祠堂,小丰的薛家祠堂,南坝的李家祠堂都很有名。祠堂中例有镌石作为碑记,溯宗族之源,并立字排,以示长幼有序,多编为四言八句,以五绝、七绝体较多,利于记诵。个别祠堂中因有族人居高官、交游广而请名流题字者,如板桥刘家祠堂门首曾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书写的匾额。 解放后,祠堂多为机关学校所利用,如范家祠堂改建为粮仓等。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