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饭菜 解放前,平坝及丘陵地区,食粮以大米、面粉、玉米为主,红苕及豆类次之;山区以玉米、洋芋为主,大米、面粉次之。粮食歉收之年,农民多以野菜、山果充饥。解放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城乡均以大米、面粉为主食,兼食玉米、豆类及红苕;副食以猪肉、蔬菜为主,兼食牛、羊、鸡、鸭、鱼肉和鲜蛋。
饭食多为大米干饭、稀饭(俗称米汤)、面条,辅之以蒸馍、烙饼、面皮、菜豆腐等。家常菜多为浆水菜、盐菜、腌菜,待客或改善生活时食肉,以熬、炖为主,有时兼有炒菜和凉菜,由应时蔬菜搭配制作,口味偏重酸辣。近几年,粮食绰余,油、肉、蛋充足,细菜增多,饭菜较为丰盛。
礼仪宴席 县人好客。每遇红白喜庆之事,多备酒席款待客人。宴席名类有:
十大碗:两碗粉条汤、两碗凉菜、两碗杂烩和四碗肉菜(俗称四柱),十碗一次上席,就饭而食。
十二楼:以拼盘和两碗凉拌卤汁肉菜下酒,以“十大碗”作正菜。
四品九碗:以拼盘下酒。端四品(一般为杂烩、滑肉、鸡肉、羊肉),九碗(即去掉十大碗中的一碗杂烩)为正菜。
一品四盘(俗称鳖抬头):以拼盘下酒。端一品(即杂烩)、四盘(一般为红焖肉、接肉、粉蒸肉、八宝饭)为正菜,最后端八碗(即去掉十大碗中的粉条汤和杂烩)吃饭。
四品四盘(又称假三绺):以拼盘下酒。端四品(一般为杂烩、蒸鸡、镶肉、羊肉)、四盘(一般为红焖肉、蛋卷、牛肉、八宝饭),最后端凉拌三丝(一般为肉丝、粉丝、肉皮丝)和四碗粉丝汤吃饭。
十大件:“四品四盘”再加带把肘子、浑鱼等。
三(四)绺:第一绺,一盘调料、四个卤汁肉、四盘水菜;第二绺,“四品四盘”中的四盘;第三绺,“四品四盘”中的四品。第四绺,四个中碗(一般盛海参、银耳等菜)再加一、二、三绺交叉上席;吃饭菜与“四品四盘”略同。
饮酒 县人素好饮酒。解放前,民间常备大麦或高粱米酿制的醪糟待客和自用。谢村地区,几乎家户有用糯米酿造黄酒的习惯;集镇开设黄酒馆,常酒客满座。每逢庙会或婚丧喜庆,都张棚摆桌,以猜拳痛饮为乐。山区多以玉米为原料,采草药作曲,制成“七日红”酒,常饮为快。每年春节、端阳节、重阳节,城乡士民盛备黄酒、白酒,款待亲友。解放后,本县酿造的优质白酒、黄酒、黑米酒,深受城乡群众的喜爱;为接待嘉宾,遂转购“西凤”、“汾酒”等名酒助兴。
饮茶 饮茶之习遍及城乡。解放前,富户、士绅常以饮用“明前”、“毛尖”、“雀舌”、“龙井”等名茶显其华贵;一般人家饮用青茶;贫苦农民夏季多泡饮金银花、夏枯草、车前草、草黄连和竹叶、香茹等清热解毒草药消暑降温。县城和较大集镇开设茶馆,供赶集人饮茶、休息,有的茶馆还聘请民间艺人说书、弹唱,以招徕茶客。解放后,城乡茶叶供应品种多样,以青茶为主。80年代后期,大多数茶馆设有电视机、收录机和象棋、扑克等,供茶客进行文化娱乐活动。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