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道士李八百在境内寒泉山传道。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张鲁据汉中,尊其祖张道陵为“正一天师”,敕汉中各地修建庙观,本县百姓始设神龛,供奉“天师”。唐文宗大和二年(828),道教被奉为国教,本县福仁山,在汉中地区被尊为道教福地。此后,境内相继建起崇道观、青武观、白云观、五云宫、崇威观、玉贞观、白鹤观、金华庙、东岳庙、罗公庙、环珠庙等24座道教庙宇。宋代,庙宇遍布城乡,崇道观被誉为“洞天福地”,成为陕南道教四大名观之一。明代,崇道观内各庙宇不仅塑、雕张天师(张道陵)、张三丰的泥、石、木神像,而且置有大量庙产,还设有道会,委地方绅士兼管。清代,县衙设有道会司,统管全县道教事务。民国初期,军阀割据,常年互斗,庙宇多被军队挤占,道徒多为丧主超度亡魂做道场,有的离境出走。至1949年12月,全县有庙、观17座,道徒55人,其中主持12人。
解放初,在破除封建迷信中,庙、观多被拆除,有的改作学校校址或粮仓,道徒还俗务农。幸存的崇道观“三清殿”,在“文化大革命”中也被毁掉。1989年,道徒有活动者仅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