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宁强县新风尚

2012-5-22 23:36:51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运用多种形式倡导移风易俗,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广大干群和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品德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的道德情操。50年代提倡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60年代开展学雷锋活动,一直持续至今;80年代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四美:心灵美、语言美、环境美、行为美;三热爱,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都取得显著成效。
    一、尊老爱幼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把赡养老人,抚养儿童作为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列入法典。遗弃老人、儿童,要受到法律制裁和社会舆论的遣责。尊老爱幼也是评选“五好家庭”的主要条件。农村开办敬老院,派专人照顾孤寡老人;城镇为老年组织丰富多采的文娱体育活动,评选“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定重阳节为老年节,以提高全民的敬老意识。
    二、助人为乐
    
宁强人性格憨厚淳朴,对邻里亲朋乐于济困扶危,广大农村此风犹盛。解放后,农民多为集体劳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虽然是一家一户生产劳动,但一家有事众人相帮,栽秧、打谷、播种、薅草都是互相帮忙,主人热情招待,邻里全力相助,从不计较工钱、报酬。遇到特困户,邻里同样帮忙干活,而且还谢绝招待。修房造屋亦然如此,婚丧嫁娶,全村出动。亲朋有事,宁可放下自己的活路而相助他人。若村中有人掌握了新技术或获得农作物新品种,多不保守,愿无偿传授乡邻,形成一人致富带动全村的好风气。也有个别“死成”人,不喜欢帮助别人,就会受到众人鄙视。社会上雷锋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各行各业都开展以助人为荣的活动,医生为群众义诊义防,青少年帮困难户义务服务的事迹愈来愈多。
    三、乐为公益
    凡一方公益事业,只要有人承头,晓以大义,群众皆乐从。近年,群众在有关部门的倡导下集资办学大获成效,农村修建道路、桥梁、塘库、堰渠、小水电等多为政府扶持,群众投劳。公职人员遇家乡兴办公益事业都慷慨解囊资助,视为义不容辞。年年义务植树已成成规。有的农民成年累月凭一把山锄两只手为家乡荒山植树造林,眼见童山变绿,小树成材,为家乡留下一份宝贵财富而无尚欣慰。
    四、见义勇为
    青少年受社会主义教育,都以英雄模范为楷模,勇于献身。如1966年6月阳平关区女农民唐沈秀放牛,牛撒狂奔向宝成铁路,眼见一列客车疾驰而来,一场车祸即将发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唐沈秀奋不顾身,飞身上前,把耕牛推出铁道,保障了列车的安全,救下了集体的耕牛,唐沈秀却为此而光荣捐躯。1976年7月,阳平关区的新场公社也发生了类似的壮烈事件。再如1992年,一歹徒光天化日之下,抢走一前往银行交款人员的巨额现钞后夺路逃走,被一群小青年奋勇拦截,当场抓获。其他舍身救人、救灾等动人事迹更不胜枚举。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