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道教介绍
2012-5-21 21:45: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本县道教,最早为“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是东汉汉安元年(142)张道陵创立的道教中最早的一派,主要在农民中传播。初学道者称“鬼卒”,骨干称“祭酒”,以“治”为传道单位。汉安二年(143)已发展为二十四治,主要分布在雍、益(包括汉中)二州。张道陵死后,传子张衡,张衡死又传子张鲁。初平二年(191),张鲁据汉中,即以教中的祭酒管理地方政治,并在各地设立义舍,置义米、义肉,让过路者量腹取食。为节约粮食,禁止酿酒;春夏禁止杀牲。按“五斗米道”规矩,犯法之人,原宥三次,然后用刑;有小过者则令其修治道路百步。张鲁建立的政教合一政权延续近三十年。“五斗米道”在汉中、川北有大量道徒,不少巴人及关西人民奔汉中,追随张鲁。本县其时为张鲁大本营,“五斗米道”盛行。道家活动的场所观、宫、殿,各处都有。《汉中府志》载:元至正年间(1341~1368)兴建有:高峰观,在府西四十里。玉井观,在府西北四十里。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府东五十里兴建九仙观。《南郑县志》记:青龙观县北四里。旧志未记的还有许多,如祖师殿、老君殿、三清宫、玉皇观等。旧时头戴道冠、身着道袍、肩挎葫芦、手持禅杖化缘的道士,经常可见。
县内道教徒有两类:一是出家道士、道姑(属道教中的全真派),不婚配,住于观、庵之中,按规诵经、炼丹,向往“长生”、“成仙”。生活靠化缘、进香人士的捐施维持,少数靠自耕自种或采药治病所得维生。一是俗家道士(或称“火居道士”,属正一派),生活习俗与世人差异不大,或务农、或行医,也从事诵经做道场,勘“地脉风水”等活动。解放后,道教消失。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