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十分重视的节日。从农历腊月到正月,有许多古老的节日活动,相沿至今。
吃“腊八饭” 农历腊月初八,户户吃“腊八饭”。此饭,以大米为主,杂以黄豆、花生、豆腐、粉条、面条、白菜、青菜、肉丁等,一般要配成八种粮菜做成。过去“腊八饭”除人吃外,还要给牛猪狗鸡吃一点,并以饭敬树敬井等。
“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晚,户户都要祭灶神,烧香叩头,贡献灶糖等。请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此俗今废。
办年事春节前户户操办年事。拆洗被褥,准备新装;杀猪杀鸡或买肉,腌制腊肉;搞清洁卫生,洗涤灶具;准备米面、糯米粉,做醪糟,酿黄酒,蒸馍和包子。因各家经济状况不同,年货亦有多少之分。
除夕 农历腊月最后一夜称除夕。过去,除夕这天,城乡住户大门上多贴门神(左秦琼,右敬德),表示驱邪;门框上贴春联,表示喜庆;傍晚到祖先坟上烧纸祭祖。1949年后这些习俗一度消失或减少。近年为表示喜庆祥和,城乡户户贴春联并以各种门画代替门神,室内张贴年画。除夕夜“团年”,析居儿女回父母家,准备春节食物,吃“团年”饭;父母给子孙发“压岁钱”;一家人围着火炉闲谈或看电视直到午夜或通宵,称“守岁”或“坐夜”。当晚24时户户燃放爆竹、烟花,在一片持续的鞭炮声中辞旧迎新。
春节(过年) 春节一般五天喜庆活动。初一早多吃元宵或水饺,象征一锭锭银子,取“招财进宝”之意,午饭和晚饭多吃肉喝酒,男女老少穿新衣;早餐后,家长带孩子到宗族家向长辈拜年,对方茶点果品招待,并给孩子发“压岁钱”。这天忌挑水、扫地、串门、买东西、摔坏东西或说不吉利的话,以免“破财”,事事求“吉祥如意”。初二到初五,走亲访友,互拜新年。去时带肉、酒、糖、糕点等“四色人情”,主人笑脸相迎。先以醪糟、元宵等食物“接风洗尘”,随后备办酒席款待。初五又叫“破五”,表示新年即将过完。过去这天人们要做顿面片吃,叫“吃补丁”,怕一年中遇到不测之事,故用此法禳改。此习今多废。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名“灯节”,本县又叫“过大年”,实指正月十四到十六这三日,民间吃元宵或油煎元宵。过去,县城及乡村都要举行挂灯、耍灯等民间文艺活动。其中以耍灯为主,通夜演戏,称“天明戏”。并表演彩船、地驴、水兽、社火、龙灯、狮子等民间舞蹈,小孩子提着各种灯笼上街玩耍。到处锣鼓喧天,一派热闹景象。现在挂灯、小孩提灯玩耍者减少,多由文化部门举办灯展、猜灯谜活动,城乡一些单位表演狮子、彩龙、采莲船、踩高跷。这些活动正月初五后开始,正月十五日达到高潮,正月十六日后停止。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