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年
即“春节”,系民间最隆重的节日。“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日)过后,各家各户便开始置办年货,缝制新衣,备办柴、米、油、盐,杀年猪、作豆腐、煮甜酒(醪糟)、熬麻糖、磨汤圆面,购买人情礼品,给祖先垒坟、清还各种债务,在外人员亦于年底前陆续赶回。二十三日祭灶后,便拆洗被褥、衣服、打扫室内外卫生,称除陈(尘)。所扫垃圾堆于院边,除夕日早晨点燃,俗称“煨烟堆”,青烟袅袅,以示人烟兴旺。是日,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午后,纷纷上坟烧纸,向先人辞年。名望人家还在堂屋挂出列祖画像,摆上供果,天天进香祭拜,直至正月十五。除夕日临近黄昏鞭炮响起,各家先于神龛焚香明烛,祀奉天地祖宗,然后合家入席吃“团年饭”。平时节俭,年饭必须丰盛有余,以期年年有余。更讲究者鸡、鱼必备,意取“吉庆有余”。饭后,以大树疙蔸爨起大火(俗称腊月三十晚上用大树疙蔸爨火,第二年喂的猪大),合家围坐,长辈向小孩赠“压岁钱”后,或漫话家计,或打牌、谈闲,欢声笑语,彻夜不眠,俗称“守岁”。是夜一般不串门,但县城有向至亲长辈辞年习俗。子夜零时,各家鞭炮、焰花竞放,密集一两小时后渐次稀疏。正月初一凌晨,各家于院坝焚香明烛,燃放鞭炮,向南叩头迎福,俗称“出天行”。拂晓便携香带纸去水井担水,称“取银水”;早饭前,复焚香明烛,先向祖宗叩头拜年,再由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是日人人身着新衣,尽兴欢乐,老年人打牌下棋,年轻人踢毽子。初一不出门,亦不请外姓客人,初二始走亲戚,先向至亲长辈拜年,随后亲友邻里,你来他往,相互送礼,相互招待,俗称“请拜年客”。正月初五各家复备盛宴,再次团聚,称“过小年”。文艺爱好者募资金,举办彩船、龙灯、狮子等,乡间多于初五后启灯,至临近村户耍灯贺年,户主酬赠喜钱,设宴款待,至正月十五日倒灯;县城则为十一日出灯,十四、十五日会灯,十六日送灯。正月初一至十五,人们首次见面总要问:“年过得闹热!”答曰:“年在你那里!”元宵节后,往来拜年者逐渐稀少,然过年兴味未尽,故有“拜年拜到春草发,酒也香来肉也腊”的民谣。
旧时过年,穷富极为悬殊,富人美味佳肴、花天酒地;穷人缺衣少粮,有的还被地主恶霸催租逼债,断口绝粮,即谓“人家有年我无年”。解放后,敬天地祭灶神等渐少,点“烟堆”,取“银水”、磕头拜年、正月初一不出门、十五以前不出工等旧习亦为多数人所不取。年节饮食日趋丰盛,杀猪备酒,鸣放鞭炮焰花,相互往来,请客送礼,更胜于昔。
二、元宵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俗称过大年)。是夜,各户烹菜煨酒,合家欢渡;明灯高照,经夜不熄。俗称“腊月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灯”。各路彩船、狮子、龙灯等汇于集镇或当地政府机关驻地,尽情欢唱,竞相献艺,好兴者则燃放鞭炮、花筒(以黑药自制焰火)助兴,附近男女老幼云集,观灯赏花,直至深夜方散。文艺活动于此夜终止谓之“倒灯”。
三、土蚕会
二月初二,又称地母会,亦称龙会。俗谓“二月二龙抬头”,意为此日之后春雨渐多,百草萌生,农事始忙。是日农民休息,禁忌挖地动土、扫地、做针线活等。迷信说违忌则会吹恶风、下冰雹、虫害庄稼不能丰收。今人已不听此说,但城乡仍有不少人家炒包谷花给小孩吃,谓之嚼虫虫。迷信说这样便可不生虫牙,庄稼害虫亦少。
四、清明
唯一以节令为时日的传统节日。此日的主要活动有;一是垒坟‘挂纸’,节前半月内,给祖先扫墓垒坟,并以白纸凿制成三四尺许的宫灯形纸彩,名“长钱”,以短棍挑起,挂于坟头,或以若干小纸片随便贴于坟头,俗称“挂清”,又称“飘坟挂纸”。此俗今仅县城及其附近盛行,乡村已少见;二是接出嫁女儿回娘家过节,向塾师及未婚妻家送节礼;三是点种四季豆,名“清明豆”。
五、端阳
五月初五,又称“端午”,传说此日百草为药,不少人扯百草熬水洗澡以去疮毒;门上悬蒲挂艾,饮雄黄酒,吃大蒜,煮艾蛋,并以酒擦面,借以驱邪避病,据传蛇及癞蛤蟆躲端午,深藏不出,若得,是好药,故有人于当天专门找寻;又传此日所收大蒜味美质佳,去毒力极强,故各家皆收贮端午蒜。是日,接出嫁之女回家过节,给塾师及未婚妻家送节礼,城镇人家包粽子,作佳肴,合家欢宴。
六、七月七
旧时仅县城富闲人家少妇少女自动聚会,展比各自的刺绣、针线和所生长的混合豆芽,看谁的好,谁手巧并拈香结拜姊妹,俗称办乞巧娘娘会,今废。
七、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实际过节为十四日,节前两三天,家家备办香、蜡、纸,封“袱头纸”若干,供奉先祖,是日中午焚香明烛,以丰盛酒菜祭祀,然后合家欢宴。黄昏时将袱头纸于神龛下焚烧,同时在大路旁焚香烧纸,泼水饭(剩饭加水),俗称祭野鬼。旧时,县城一些迷信组织还于次日搭坛念经,放河灯(作船形小灯笼若干,天黑,点燃蜡烛,一个个放入河中,成一长串灯火顺流而下,沿途皆烧纸祭奠),俗称超度祭奠孤魂野鬼。解放后,上述习俗一度废除,80年代复于此节兴起祭祖之风。
八、中秋
俗称“过八月十五”。城乡人家视为家人团圆之节。节前数日就忙着购买月饼及上市的新干鲜果,是日中午合家欢宴。至夜,如遇天高月明,家人、街邻则围坐于院内,一面赏月(俗称“看月华”),一面品尝新果,漫话年时,古今,情思悠闲,深夜方息。
九、重阳
即农历九月初九,旧有儒老闲翁结伴登山及喝茱萸酒之习俗,今已无人结伴登山,少数老人尚有喝茱萸酒的习俗。1989年,全国定此日为老年节,1990年本县定此节日及前后各3日为敬老活动周。
十、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日,为筹备过年的开端,城乡部分人家有以米、肉、豆、果、豆腐丁等作粥(谓“腊八饭”)食之俗。
十一、祭灶
旧谓灶神为天廷派驻各户的监察之神,平日享受驻在户香火,腊月二十三日为上天奏报之日。是晚户户烧香叩头,敬献麻糖(家用包谷熬制的粘性很强的糖),意在粘住灶神之口,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今多废。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