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镇巴县方言(1)

2012-5-20 16:33:4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镇巴毗连蜀地、远距秦川,历来与西南地区,特别是川东北地区经济、人文方面交往密切,加之其民祖籍多系川、楚,形成了属于西南方言范畴的镇巴话。镇巴话既有独到的特点,又有与四川话在语音、语调和词语方面的不少共同之处。
    镇巴话按其口音和少数字的读音,以及少数日常用语,全县大体可分为城区(包括城关镇、泾洋区)、南区(渔渡区)、东区(包括观音、兴隆、碾子3个区)、西区(包括三元、赤北、青水3个区)4个方言小区。
    城区话和南区话的共同点是受西乡话影响,将少部分sh与u行韵母相拼读的字,读f声,但唇齿音没有西乡话重,而且是sh与f声两种读音并存。其次是舌尖音较重,将zh、ch、sh声字混读为z、c、s声的较其它3区的偏多。其不同点是:南区以渔渡、赤南、盐场话为代表,略带万源口音,四川方言中的“老子的个”、“妖艳(yán)儿”、“别(bèi)个”等口头语,亦为南区日常用语。城区则有把普通话的n声字混读为l声的现象。但不很明显。如:“年”的读音接近于“连”、“你”的读音接近于“李”。
    东区以观音话为代表,受紫阳话影响,将h与u相拼合的一组字,全部读为f声,q与ia拼合的字读为ka,如:掐(qiá)读ka,指小角落为“卡卡”(kā),称某地方曰“垱子”,一会儿为“一刚刚(gǎng)儿;,这是其它区少有的语言现象。
    西区以赤北话为代表,略带通江口音,少数用语也比较独特。
    县内回族和苗族同胞,都讲本地话,少数苗族老人会讲一些苗语词汇。
第一节 声母
    从声母方面讲与普通话有以下差异:
    1.没有鼻浊音n。普通话中n与齐齿呼韵母和ü相拼的字,镇巴话一律读<造字>声,如泥、捏、尿、牛、年、宁、娘、女;n与开口呼,合口呼相拼的字,一律读l声,如:拿、南、努、糯。
    2.zh、ch、sh、z、c、s声的绝大部分字读音无误,仅有少部分zh、ch、sh声字,读为z、c、s声,如:眨、摘、馋、抄、师、生。还有少数字略带舌尖前音,如:柴、吃、扎、桌。
    3.j、q、x声的绝大部分字读音准确,仅古精组部分字发音部位稍前。如精≠经、齐≠其、心≠兴、精、齐、心等字的声母,近乎z、c、s与—i的拼读音。
    4.开口呼韵母的零声母字,绝大部分加了声母ng<造字>。如:安、爱、傲、鹅、恩、欧。
第二节 韵母
    从韵母方面讲与普通话有以下差异:
    1.无舌面单韵母e,而普通话中供4个叹词注音的韵母〔ε〕。在镇巴话中却为许多字注音。普通话的e韵字在镇巴话中一部分读o韵,如:歌、科、河。一部分发读韵。如:德、革、客、热;还有部分ai、ei、o、ie韵字也读韵。如:麦、肋、默、别。
    2.无后鼻尾韵母eng、ing、eng韵字大部分发读为en韵。如崩=奔、诚=陈、耕=根、声=深、征=针;少数字读为ong韵。如:绷、风、蒙。横读uan韵,虻读ang韵。ing韵字一律读为in韵,英=因、京=金、清=亲、星=心。
    3.复鼻韵母uen与d、t、l、z、c、s等声母相拼合的字,在镇巴话中去掉了韵头u,一律读作en韵,如:吨、吞、论、尊、村、孙。
    4.复韵母ei与声母l相拼合的一组字,在镇巴话中一律加介韵母,读作uei韵。如:雷、垒、泪。
    5.镇巴话中还有iai〔iai〕、io〔io〕、ue3个韵母。普通话中j、x与ie的拼读字,在镇巴话中少部分字读iai韵,如:解、界、懈;l、j、q、x与ue、iao的拼读字,在镇巴话中,部分字读io韵,如:掠、脚、雀、学;韵母ue只给国、郭(城区姓氏读音),蝈3字注音。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