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吴堡县丧葬习俗

2012-5-19 17:05:44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年老人逝世叫“老下了”或“殁了”,中年以下人死了叫“天命了”,小孩死了,其父母叫“撩了”。
    旧时,吴堡城乡丧礼很繁琐。木棺土葬,请阴阳,看坟地,制魂幡;请先生,唱葬歌,作祭文;“吹手”引路,迎神奠祖。富者还要扭彩棚,请和尚念经,超度死者,雇人放铁炮。灵柩,贫者用柳木,中等户用榆木,富者用松柏木。贫者棺薄,葬得早;富者棺厚,葬得迟,怛有三年才出殡的。有钱有势者,树碑立墓志,墓穴多用石圈,陪葬品丰厚。
    成年人死以后,都得在大门前立“白纸条”叫“岁岁纸”,死者铺盖放在墙上,起报丧作用。村人和帮忙者戴红避祟。
    
老年男子亡故,寻人剃头,男孝子给洗身换衣;妇女亡故,女孝子洗涮、梳头、换衣。如遇“临蹬上马”快要因气时预先理发、洗涮穿好。死者要在炕上厢睡,和生前的睡法成十字。何时动哭声,择日而定。子女全到,择日入棺,叫“成函”,灵柩置地,背缝隙,点“长明灯”,敬香纸。出葬前两日抬灵柩到灵棚,谓之“迁灵”。灵棚高级者扭彩门。已婚女儿奔丧,进村就要动哭声。丧服为白色,孝子一身白,其他按远近各有区别。舅家来人,称为娘家,是上客。孝子都得哭迎,接礼。孝男、孝女都得拄干草包白纸做的“祖丧棍”。
    已婚女儿都要按议定拿来一定谷米和麻油,管一顿糕,叫做“打斋”。旧前多做童男童女,纸扎“三眼窑”,以示阴间侍侯者和住房。
    出殡前一日,如献饭,还要举行祭礼。也有出榜送孝的。中午午祭,晚上家祭、外祭、堂祭,子孙多者,祭次“盥洗”更多。先生唱葬歌,读祭文,孝子分批跪在灵前。每一盥洗,唢呐吹奏,锣鼓配乐,最后,吹手送“孤魂”,孝子撒路灯。毕后,孝子中一、二人守灵。
    出葬日凌晨即起,避见太阳,吹手引路,孝子举“引魂幡”,墓工和侄男8人抬灵柩。并将1只花红公鸡缚在棺木上。孝男白布拉灵,孝女和亲戚中比死者小的人大哭出葬。全村打火,大门披红。下葬,孝子踩墓,填土成丘,立石饭桌,插“引魂幡”。埋殡回归到大门外,孝子要剥不同馅子的素糕角,以验福禄。
    一般丧礼吃两顿油糕(孝男和孝女各一顿),一顿“河捞”,一顿宾客敬献物(面卷)和白馍。富户人家摆酒席,吃“四碗”、“五盔”、“八盘子”。
    坟地十分讲究,过去要请阴阳先生择“阴宅”,一般有三代坟、五代坟等。长者在上,长子、长孙抱宗,一左一右排列。妇女先死或儿子先死,不上祖坟,寄埋在他处。男人死后女人才进祖坟和其合葬,儿子先死,待父亲死后,才进祖坟。
    夫妇一方先死,后死者埋殡时大操大办,还要迎牌位子。
    不上12岁的男娃娃死后不埋,送到山渠圪崂,石头垒了。太小者送出去,乌鸦、狐狸吃掉。未婚女子死后,寄埋他处,待无妻死者“冥婚”。太小者亦抛弃了事。
    若因水火死者,找不到尸首,做纸人或银人安葬叫“招魂埋”,实际上是安慰办法。
    1949年以后,丧葬风俗有所变革。1970年至1976年,推行“公棺材”、“公墓”,开追悼会。旧墓铲平种地,收殓白骨葬入公墓。近年来,丧葬自由化,大操大办,迷信活动复起。
    老人埋葬后,第二天“泼山”。从死日算起并按“七”上坟,一般至“七七”(即第四十九天)。一百天头上也要上坟,叫“过百日(bier)”、“五七”、“百日”,其他亲戚可以不来,女儿非来不行。
    死后还要过3个周年,过去亦有大操大办者。只是不用阴阳先生。所以有“人活一辈子零三年”之说。3周年内,忌贴红春联。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