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定边县方言语法特点

2012-5-19 17:30:54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定边方言的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相同,但在民间语言交流中相互吸纳渗透,形成许多差异,体现出地方特色和方言语法的复杂化、多样化。
    一 构词的灵活性及多样性
    1.重叠。如:瓶瓶、盖盖、馍馍、饼饼、锤锤、蛋蛋、刀刀、剪剪、桌桌、凳凳、苗苗、杆杆、盆盆、罐罐、桶桶、栓栓、手手、脸脸、袄袄、帽帽、好好的、美美的、扎扎的、干干的、晒晒的、凉凉的、惯惯的、够够的、多多的、光丢丢、亮休休、粘挖挖、癞抓抓、黄拉拉、白达达、秃叽叽、气哄哄、圆腾腾、乱纷纷、美美实实、红红火火、漂漂亮亮、羞羞答答、臊臊刮刮、藏藏摸摸、明明白白、累累赘赘等等。
    2.加缀。如:溜溜光、饿得慌、碎碴碴、油花花、憨娃娃、愣大大、这点儿、哪会儿、差不多、近得很、死了、哭了、门子、虫子、盆子、铃子、刀子、蒿子、羊子、箱子、雀儿、鸦儿、猪儿、狗儿、这么多、那么少、怕死人、气死你等等。
    3.颠倒。如:跑赛、球赛、热天、冻脚、害灾、红眼、嚷叫、荒草、生瓜、馋羊、冷冬寒天、纷纷乱乱等。
    4.借用。如:“戏有多好看”。“她红着脸说话。”“人有些怪毛病”。“这件事黄了”。“话说得满在理。”这里就借用了形容词“多”、“红”、“怪”、“黄”、“满”作了副词状语。
    5.“的”字组词。如:歪的、损的、热的、凉的、瞎的、好的、浅的、薄的、狗的、牛的、谝的、粘的、囊的、能的、鳖的、抖的、精的、蒙的、洋的、土的、穿的、戴的、铺的、盖的、吃的、喝的、烧的、煨的等等。
    6.后带(sǎn)。如:“快来!” 快走!”“慢些!”“你吃!”“快喝!”“甭哭!”“别闹!”“凉咧!”“看烫!”等等。带表示催促、乞求、警示及不耐烦等语气。
    7.儿化韵。如:酒瓶儿、茶盅儿、豆芽儿、肉片儿、毛桃儿、石榴儿、圆圈儿、像片儿、脸盆儿、气罐儿、吹笛儿、唱歌儿、悄悄儿、乖乖儿、高高儿、多多儿、人样儿、对象儿、口诀儿、书本儿、小猫儿、牛犊儿、筐攀儿、犁把儿、奶嘴儿、调羹儿、貌盖儿、光秃儿、口袋儿、麦穗儿、鸡儿、猪儿、羊儿、鹿儿、蛾儿、蜂儿、鸟儿、燕儿、葱儿、蒜儿、坛儿、罐儿、月儿、馅儿等等。
    8.加“来”字。如:“你在哪达来?”“我在王家来”。(闻见腥膻味问)“你吃啥来?”“我吃羊肉来”。(看见满身泥巴问)“你干啥着来?”“我上房泥来”。(发现碗被打碎了问)“这是谁来?”“不是我来,是他来”。“你去街上来没有?”“去来”等等。
    9.加“圪”字。如:圪台、圪梁、圪坨、圪瘩、圪堆、圪卷、圪截、圪抓、圪扒、圪、圪桩、圪搅、圪柳、圪弯、圪尖、圪嗯、圪囔、红圪丹丹、蓝圪茵茵、黄圪灿灿、端圪峥峥、水圪淋淋、酸圪溜溜、圆圪墩墩、亮圪闪闪、绵圪茸茸、尖圪竖竖、热圪腾腾、绿圪争争、白圪刷刷、胖圪念念、好圪端端等等。
    10.保留古词语。如“嗾”shòu(指使狗咬)、“捋”1ǚ(用手顺着条状物抹过去)、“聒”guó(杂音刺耳)、“籴”dié(总买东西)、“粜”tiào(出卖粮食)、“蜇”zhé(被虫子叮咬)、“先后”xiànhòu(妯娌)、“菢”(母鸡孵蛋,菢小鸡)等等。
    二 组句的特殊性和奇异性
    1.倒装句。如:“肚子疼的我”。“你看能的他。”“亮堂堂的月亮”。“火辣辣的太阳”。“黑洞洞的夜晚”。“明晃晃的电灯”。“快断气的老牛”。“吃屎的是狗”。“有毒的是蛇”。“门上站着讨吃子”。“水坝里泡一本书”。“受罪的是你。”等等。
    2.假问句。如:“羊肥了?”“猪胖了?”鸡杀了?”“狗喂了?”“草铡了?”“麦收了?”“吃得香吧?”“睡得甜吧?”“事情办妥了?”账算清了?”等等。这种句子前面都像定语,而后面又带询问。
    3.后补句。如:“狗肉不吃”、“凉菜不要”、“这衣服好看”、“那大夫不走”等,全是把动词用在后面作定语,听完全句才能明白意思。
    4.残缺句。如:“家里穷得没法。”“车上挤得没法”。“生瓜苦得没法”。“有水脏得没法”。“钢笔秃得没法”。“想嫁羞得没法”。这些句子如果分别加上“过”、“坐”、“吃”、“喝”、“写”、“说”才显得完整,但不加这些字,读者、听者也能明白其意。
    5.颠倒词序。如:“好人品”也说“人品好”;“坏毛病”也说:“毛病坏”;“认不得”也说“不认得”;“材料好”也说“好材料”;“特别的富”也说“富得特别”;“丑得出奇”也说“出奇的丑”;“哭得伤心”也说“伤心地哭”;“晒得要命”也说“要命的晒”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表达形式。如“把“拿着”也说“拿上”;把“等候”也说“等一等”、“等等”;把“来不及”也说“赶不上”、“跟不上”;把“上面”也说“上头”、“高头”;把日光浴”说成“晒太阳”、“晒阳阳”;把“去外婆家”说成“串外家”、“回老家”。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