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定边县移风易俗(1)

2012-5-19 17:27:1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定边人民忠诚老实,勇武果断、坚守信义、勤劳朴实、乐善好施、遵法讲理。嘉庆《定边县志》中有“人勤稼穑,俗尚鬼神,不事侈靡,颇习法程”、“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名将多出”等记述。
    过去,定边人抱有“好出门不如歹在家”之见,株守祖业,不思远出。民间多务农牧,少营商业,思想守旧,小富则安。
    还有旧社会滋生遗留的赌博、迷信等陈习陋俗为害不浅。
    随着社会进步,新风取代旧俗,社会趋向文明。
    一 优良传统
    

在这块土地上,历朝历代曾出过不少“忠臣良将”——清嘉庆《定边县志》就记载崔嵩、杜桐、杜松、许联奎、梁越、张镇、倪光友、陈福、赵良栋、牛化麟、牛发祥、施绶、施缙等,还有史册遗漏的亦为数不少。也出过震惊全国的造反英雄——大西王张献忠、农民起义的组织者朱龙等。定边人民历来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孕育和培养时代精神。
    (一)遵法爱国
    定边人憨厚诚实,遵法明理,拥军爱国,多为顺民。抗日战争时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粮捐款,争先恐后,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马生骏,每年缴救国公粮黄小米1万多斤。1958年“大跃进”时期各地虚报浮夸,定边各级干部顶着“右倾保守”的帽子讲实话,不埋怨党和政府。“文革”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瘫痪,定边工人、农民照常生产,农村筑坝整地,大兴农田基本建设,不因乱而停工停产。
    (二)助人为乐
    定边人从古至今,养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风气。老年人生病,全村人携礼物看望;谁家遇婚丧诸事,全村人主动帮忙;一家有难,全村帮助。县医院药剂师张彩霞,收养救治外地重病女童,受到崇高赞誉。助人为乐的风气,农民优于城镇居民,山区人口稀少地区优于滩区人口稠密地区。
    (三)急公好义
    遇有公益事业,一呼百应,户户出钱出力,在所不惜。修路补桥、办学兴教、供水上电等等,都有民众大量人力和资金投入。20世纪40年代,樊学乡农民段生福主动坚持义务修路,被推选为劳动英雄。新中国成立后,有不少的人为集体生产建设献出了生命。白泥井乡叶长凯发现生产队机井管壁破裂,别人要下去修补,他极力阻挡,自己却挺身而下,因井塌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张崾崄乡塘掌塬生产队长杨云带领社员修路,危险的地段自己冲在前头,土塌而献出了生命
    (四)团结友爱
    定边人心地善良,和睦相处。邻里之间,遇有矛盾纠纷,几句赔情话、一杯认错酒即可尽释前怨,化干戈为玉帛。小村庄逢年过节,一家宰猪,全村帮忙,都去吃饭。请吃年饭或遇有喜庆,户户必到。
    (五)好客爱人
    就连满篇贬词的《七笔勾》都有“客到必留”之句,说明定边人热情好客、喜人爱人之风由来已久,尤其是南部山区乡间群众,此风更盛。无论南来北往之人,只要投宿,必不难为,管茶备饭,热情招待,不收店钱饭费。过去脚户、货郎,今时小商小贩游串乡间,不为食宿所虑。
    二 精神文明
    新中国后,实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教育,学雷锋、树新风。1979年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其后,中共定边县委专设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党和政府倡导,全县人民共同努力,本县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983年,县百货公司被命名为全县第一个县级精神文明单位,定边镇南园子村为第一个县级精神文明村。
    1996~1997年度,中共榆林地委、榆林地区行署授予定边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1997年度,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定边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并颁发牌匾。
    2000年,全县被命名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16个,市级14个,省级9个。县工商行政管理局1999度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奖。
    三 去邪扶正
    旧社会滋生孕育的赌博、迷信、吸毒、卖淫、嫖娼、贪污、贿赂等不良风气,在县内曾苦害了很多的人。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新秩序,从根本上铲除了滋生歪风邪气的条件,众多受害者得以改邪归正。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