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族
本境是黄帝部落居住地之一。夏、商、周三代,本境是华族和非华族杂居之地,夏代的荤粥、商代的鬼方、周代的严允、申戎等族在此地活动过。《易经》中说:“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诗经》有:“不遑寝息,严允之故。”足见鬼方、严允均十分强悍。春秋时本境住着白狄族,晋公子重耳曾在白狄避难。秦汉时,本境常有匈奴族出没往来。东汉以后,匈奴、鲜卑、氐、羌等族都曾在这里居住。
北魏神龟元年(518)境内设大斌、魏平二县。据《元和郡县志》载,大斌者,取“稽胡怀化,文武杂半”之义。魏平者,取“魏国平安”之义。当时境内住着稽胡族,《周书》卷四十九记载了稽胡族的习俗:“稽胡一曰步落稽,盖匈奴别种,刘元海五部之苗裔也。或云山戎赤狄之后,自离石以西,安定以东,方七八百里,居山谷间,种落繁炽。其俗土著,亦知种田,地少桑蚕,多麻布。其丈夫衣服及死亡殡葬,与中夏略同。妇人则多贯蜃贝以为耳及颈饰。又与华民错居,其渠帅颇识文字,然语类夷狄,因译乃通。”稽胡族受汉族统治者的压迫,多次反抗,直到唐初弘道年间稽胡族白铁余尚占据城平县起义,自封光明圣皇帝,且攻克绥德、大斌二县。后来,稽胡族渐被汉族同化。
唐时,突厥族也曾在本境有活动。
唐初,党项诸部渐次降附,其后因逼于吐蕃,自请内徙,于是移居庆州(今甘肃庆阳),后复徙其一部于银州(今米脂)之北,夏州(今横山)之东,同时内徙的还有吐谷浑族(见周伟洲著《吐谷浑史》)。本境住着党项族和吐谷浑族。唐末党项族渠帅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夏国公,领夏、绥、银、宥、静五州,宋时,党项族建立西夏国。其时,本境大理河流域由西夏管辖,直到宋绍圣年间,才归宋管辖。
南宋时,本境归金国管辖,后归元朝,境内有蒙人活动。元末明初,兵燹火灾,境内一片荒芜,人烟稀少。明统治者曾多次移民于此,从此,除清同治年间回民军曾居住过一段时间外,多为汉族居住。
本境是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的前沿,先后有十来个民族居住此地,现在居民几乎都是汉族。1953年人口普查时,只有回族1人;1964年人口普查时,有回族9人,满族2人,民族不详者2人,其他都是汉族;1982年人口普查时,只有1人是回族,其余都是汉族。1990年人口普查时,有2人是回族,其余都是汉族。
第二节 姓氏
本县共有179种姓氏:
张、王、李、刘、高、马、赵、拓、封、薛、艾、曹、冯、梁、杨、乔、崔、安、白、贺、陈、汪、杜、姬、苗、郭、孙、柴、蔡、周、加、贾、栾、姜、韩、胡、郑、吴、叶、景、郝、武、朱、徐、党、霍、牛、钟、邱、惠、袁、吕、常、万、师、石、何、呼、栗、阎、鲍、苏、丁、宋、祁、纪、南、申、雷、侯、米、魏、任、文、黄、柳、姚、窦、路、许、戴、罗、鲁、延、尚、陆、强、潘、史、代、秦、庞、田、傅、范、康、谢、董、段、蒋、辛、葛、邢、穆、裴、温、沈、方、阿、邓、续、连、樊、聂、施、邸、卢、吉、殷、翟、蒲、郇、黑、肖、慕、麻、孟、寇、詹、束、焦、尤、毕、屈、靳、钞、关、雒、谷、余、严、陶、左、彭、邵、岳、井、江、折、成、于、尹、云、席、工、夏、丛、阴、伏、年、庄、祝、金、宁、全、宗、匙、卜、耿、仁、将、韵、鱼、亢、甘、邰、童、齐、瞿。
本境同姓者,多聚居于一村一地,如张家寨张姓,师家坪师姓等,后来逐渐住进他姓,现一村一地居住一姓罕见。
张、王、李、刘姓氏人口最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同姓有不同宗者(俗云“分户”),如张、李、马等姓;同姓有同宗者如曹、姬、艾、封等姓。双湖峪镇艾姓、安姓、李姓、汪姓、马姓、乔姓,张家寨张姓,马家沟岔张姓,三川口霍姓,师家坪师姓,冯家渠冯姓,西庄吴家山吴姓,马蹄沟栾姓,薛姓,三皇峁柴姓、艾姓,周家
周姓、万姓,苗家坪苗姓,双庙湾刘姓,水地湾高姓、韩姓,郭家畔郭姓、董家湾高姓,邱家坪邱姓、瓜园则湾蔡姓、拓姓,张家坪之张姓,姜家湾之姜姓,曹家沟之曹姓、钟家
钟姓,砖庙贺姓皆是境内大族。有二十多种姓氏人数很少,甚至只有1人,皆是外籍人员到此地工作者,或本籍人结婚外籍者,或者种种原因不久才迁徙本境者,如丛、年、伏、庄、金、宁、宗、阴、卜、亢、甘、祝等姓。
本境氏族来源可分为:
土著居民 明朝前定居此地的居民,可谓土著居民。因其年代久远,难以考察,从姓氏可知,阿、连、拓、翟、郇、束、加、黑、邸、白、党等姓居民可能是土著居民。双湖峪大窑墕张姓,据其家谱记载:“余始祖文根公为大周骠骑将军右光禄都督,于天和年间(566——572)隐居于大窑墕……”,可知已定居此地一千四百多年。本境土著居民较少。
仕宦、屯军定居此地者 清光绪末年编绥德州《乡土志》说:“溯前明洪武以来中山侯汤和、颍川侯傅友德防御延绥。所部士卒非旧日伍旅即新迁难民,嗣立绥德卫各隶各屯,自是外来居民,皆成绥德土著矣。设卫指挥千户、百户等官以箝制之,后或在本镇立功或随大营立功,有功至游击、参将、副总兵、将军者,其世职等官又多任于本镇,以故由卫仕宦者皆曰军籍。”“旧日伍旅”后裔定居此地者不少。巡检司傅姓是傅瑛之后。傅瑛明时由河北定居此地(见傅瑛墓志铭)。三川口朱姓,本安徽舒城人。也因戍边,而定居此地(见镇川《朱氏宗谱》)。周家
周姓据说也是从江南戍边而来。绥德《乡土志》载:“国朝有贵州游击周天相,至今境内周姓颇多。”车家沟姬姓即是其祖姬光远从江南仕宦定居此地的(见《姬氏宗谱》)。境内艾姓和米脂艾姓同宗,据说也是从四川仕宦定居此地的。
据光绪《绥德州志》可知,明时大小理河川有杨天云、郭正、张炳、袁钦、赵世相五个百户所,杨、郭、张、袁、赵等姓后代也定居此地。
发配来的充边犯人 横山曹颖僧《延绥揽胜》记载:“并清厘陕人,伍籍罪谪者,悉数徙往榆林。”罪犯戍本境,历代皆有。
迁移来的居民 明时曾多次移民于本境,以后还有陆续迁移来者。本地不少家族相传皆来自山西大槐树下。双湖峪李姓和米脂泰安里二甲李姓同宗,据说明时从山西迁来(见《李氏族谱》),马蹄沟栾姓也是从山西迁来的(见《马蹄沟乡土志》)。马家沟岔米脂申平里张姓,明初从山西临县迁来(见《张氏宗谱》)。老君殿张家坪张姓,“前明末自晋之洪洞,卜居县(清涧)西绥平里,迨今十有数世”(见《张氏族谱》)。也有从邻近各县迁来者,如双湖峪佛堂墕任姓清初从佳县迁来(见佛堂墕庙碑记),焦家渠胡姓、黄柏沟徐姓皆云清时从怀远(今横山县)迁来。
建县后也有或经商、或工作需要迁徙定居此地者。如夏、陶等姓。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