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佳县饮食习俗

2012-5-19 10:29:4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佳县粮食作物以谷子、高粱、糜子、黑豆、玉米为主;蔬菜以马铃薯、白菜为主;肉食以猪、羊肉为主。
    旧时代,境内农民终年一日三餐,城镇居民一日两餐。饮食以杂粮为主,多吃钱钱饭就咸菜、钱钱饭煮洋芋蛋拌炒面、杂粮窝窝头。冬春季节,吃菜以腌酸白菜为主。有时也吃瓜饭(小米与南瓜煮成的粘饭)、焖饭(小米和红枣、小米和杂豆煮成的粘饭)、洋芋丸子(马铃薯擦成薄长条,拌上高粱面、调料蒸熟)、黑冷子(马铃薯磨成糊状,滗干,拌调料,捏成块状蒸熟)、杂面抿夹儿(杂粮面和成软团,用抿夹儿床挤压成一寸左右长条煮熟)等。
    佳县解放前,土地多集中在富人手中,生产力水平低下,战乱、自然灾害频仍,粮食匮乏。少数富人锦衣美食,多数贫民钱钱饭、糠炒面也不能果腹,若遇荒年,吃树叶、野菜,有的甚至沿门乞讨,背井离乡。
    1938年,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粮食大量增加,但多数农家勤俭节约,饮食仍以钱钱饭、蒸窝窝(糠加少许杂粮磨粉所蒸的窝窝头)为主。
    20世纪60年代后,佳县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农民大搞马铃薯加工,提取芡面(淀粉),漏制粉条或制作凉粉,有时还蒸马铃薯馍馍、马铃薯丸子、烙马铃薯饼子当主食,爆炒马铃薯丝作副食,饮食增加了一些新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实行责任制,粮食增产,市场活跃,外地大米、白面大量贩运入境,人们或买或用杂粮交换,迅速改善了饮食结构,大米、白面成了家常便饭。
    随着主食结构的改善,副食品种也明显增多。农民大量种植大白菜、西红柿、菜辣子、夏豆角、黄瓜、茄子、芹菜、莲花白等,能经常吃花色较多的新鲜菜。
    县内传统宴席菜肴有“三盘子”(猪肉钻鸡、大肉炒粉条、羊肚炒细粉)、“五簋”(炖肉、烧肉、清蒸羊肉、羊肉丸子、酥鸡)、“八碗”(在五簋基础上再加猪肉钻鸡、红条肉、排骨)、“十三花”(指五簋加八个凉、热下酒菜)等。其中“八碗”档次最高,过去只有少数富户在红、白事上才备办。
    进入21世纪,普通农家办红、白事,招待亲朋,也多设“三盘子”、“五簋”、“八碗”,有的还另上几道炒菜、凉菜,喝白酒、饮料,抽香烟,划拳、掷骰,热闹非凡。城镇居民更为讲究,在“五簋”、“八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提高炒菜质量和烟酒、饮料档次。宴席上的主食,过去以枣糕、油糕为主,现在增加了各种面食、大米饭等。人们在祥和、热闹的气氛中酒足菜饱之后,主食已食之甚少。
    佳县的传统风味食品主要有马蹄酥、酥饺、大碱饼、炖羊肉等。
    黄河沿岸盛产红枣。过去,农民常以枣代粮,制作各式各样的红枣食品、饮品。主要有枣糕、枣馍、枣饼、枣粽子、枣月饼、枣果馅、枣炒面、枣焖饭、枣稀饭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对红枣进行深加工,制作醉枣、蜜枣、熏枣、枣酱、枣酒、枣汁等,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旧时代,因生活条件所限,人们重吃轻饮。农民惯以凉水解渴。若遇丰年,一些农家盛夏喝绿豆汤泻火,严冬饮米茶御寒,年节酿黄米酒待客,少数富人饮白酒,也多是当地散酒。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酒之风渐起,白酒、果酒、啤酒普遍饮用。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