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神木县社会新风

2012-5-19 10:01:2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建国以来,经50年代“移风易俗”,60年代“学雷锋”运动和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及人与人的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物质与文化生活的提高,过去的优良传统与当今时代精神溶合而成的新风尚,正在成为本县社会风气的主流。
    一、男女平等
    本县1933年创建苏区以来,就开始了翻身求解放的斗争,首先提倡解放妇女,男女律平等。建国后,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彻底翻身。妇女和男人一样,不仅获得了婚姻自主权,而且获得了政治平等权利。30年多年来,他们不管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各条战线上,都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1986年底,本县仅全民所有制单位中工作的女干部、女职工就仃1592人,其中工业交通部门546人,文教卫生部门490人,科技研究部门20人,机关团体107人,金融部门50人,农、林、水利、气象部门112人,商业部门267人(内科级以上领导干部8名)。至于城乡各行业中的技术能手、生产模范、养殖土专家、经商女经理等。更不可胜数。仅被省、地、县命名的“三八红旗手”就有89名。
    二、先人后已
    在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的战争年代,本县南部地区人民就萌发了有难同当、和舟共济的新风尚。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躲藏白军的群众,不管到哪村哪家,都会受到热情接待和无私接济,有的甚至舍命加以保护。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发展,经过教育,此种风尚升华为先人后己公而忘私共产主义思想风格。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本县人民不仅于灾荒时期,社与社、队与队之间进行过粮、款互助互济,而且捐赠衣物、粮票、现款支援过全国各地灾区的难民。现在一家有事,四邻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在成为城乡人民自觉的行动。尤其在他人危难时,不少人可以挺身而出,舍己相救。1975年太和寨公社张家沟大队社员张德耀,在打坝中为让在场群众脱离险境,自己却被塌方活埋而献身。1984年,神木中学一位年轻教师替别人灭火而被烧伤。同年元月3日,○○九二部队一辆军车陷入孙家岔公社的一条冰河中,邻近的乔家塌,圪泊沟两村群众闻讯自动赶来,跳进刺骨的冰水中,把汽车拉出来。
    三、伤残孤老有所依
    建国后,不管因公致残的有功者还是先天残疾者,无论是鳏寡老人或是孤独儿童,不仅国家、集体对其实行优抚或“五保”,而且整个社会予以关怀。这与旧社会施舍性的养济有质的区别,仅述一例可以证明:太和寨乡张家沟村的刘怀成,从小父母双亡两眼失明,22岁时祖母去世,一直由集体包养。包产责任制实行后,又由全村轮流管饭,成为“轮门子老人”。30多年来,老刘到了谁家都受到亲人般接待。他常激动地对人讲:“象我这号人,在旧社会早就沤土了。”
    四、尊老爱幼
    孝敬公婆、爱护幼小是传统美德,“五讲四美”活动中更有发扬。尤其可喜的是,新型的道德风尚正在改变着旧有观念。解家堡乡胡家畔村民刘翠翠,1970年带着前夫留下的4个孩子与已有3个男孩的单福顺结婚。当时一些人认为: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前公后氏弄不成,连福顺也暗暗耽心。谁知翠翠以心换心,不到半年7个孩子都亲切地叫她妈妈。1974年,福顺的1个孩子和她带来的1个孩子同时发病。当时生活困难,她总是有钱先给福顺的孩子看病,有好吃的先让福顺的孩子吃饱。结果,尽管福顺一再劝她:“要活一块活,要死一起死”,但翠翠硬是舍去亲生,救活福顺原来的孩子。现在刘翠翠的儿女都已长大,有的已经成家,但他们一家婆媳、姑嫂、兄弟、姐妹之间一直亲密无隙。1983年以来,刘翠翠两次被评为全县“五讲四美”先进标兵。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五好家庭”5000户,好媳妇1400人,好婆母1178人,刘翠翠只是其中之一。
    五、晚婚节育
    70年代以后,广大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把结婚年龄推迟到男25岁周岁,女23周岁,比原来法定婚龄分别推迟5年。与此同时,大部分育龄妇女自觉采取节育措施,使生育由原来的早、密、多,变为晚、稀、少。80年代以来,采取绝育手术的人逐年增多,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受到国家照顾和社会的赞扬。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