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北接宜川,南连澄城、合阳、白水,西与洛川毗邻,东与韩城接壤。抗日战争前,黄龙没有县的建制,而分属邻近各县。现在的石堡、界头庙、三岔、崾崄、小寺庄五个乡及城关镇原属洛川县;瓦子街、砖庙梁、圪台三个乡,原属宜川县(部分原属洛川县);白马滩、柏峪两乡(镇)原属韩城县;红石岩乡原属合阳县;范家卓子乡原属澄城县。
在历史上(特别是唐、北宋时期),黄龙山区“人口较多,尚称繁华”。清同治年间征剿回民起义之后渐衰,后遭光绪三年大年馑(1877),加之民国初年土匪蜂起,致使黄龙山区人烟稀少。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黄泛区、蝗旱灾区难民相继来到黄龙山区谋生,这里才又慢慢有了活力。至今,黄龙县境内仍有2万多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20多个外省籍的居民。
与此相关,黄龙县汇聚了几乎全国各地的方言。人们各操自己家乡话,南腔北调,方言混杂。
就黄龙本地土著语言而论,黄龙方言属中原官话的关中话。主要特征是没有入声,古入声清音和次浊音母的字归阴平,全浊声母的字归阳平。如:八〔
〕、木〔
〕、石〔
〕。
黄龙境内13个(乡)镇,其方言大致可分为三片。原属洛川县的石堡、界头庙、三岔、崾崄、小寺庄5乡(包括城关镇)和原属澄城县的范家卓子乡、原属合阳县的红石岩乡为一片,当地称为黄龙话;原属宜川县的瓦子街、砖庙梁、圪台为一片,当地称为宜川话;原属韩城县的柏峪、白马滩为一片,当地称为韩城话。下面以城关镇、瓦子街、柏峪为各片代表,就语言方面主要差别作一粗略比较。
1.普通话
、
、
、
与合口呼韵母相拼的字,城关镇声母为ts、ts‘、s、z,柏峪为p
f、p
f、f、v,瓦子街为
、
、
、
。对比如下:
猪 专 除 床
城关镇
柏峪
瓦子街
书 水 如 闰
城关镇
柏峪
瓦子街
2.“拔、淡、坐、阵、近、跪”,城关镇、柏峪声母为送气的p‘、t‘、
、
、
、k‘,瓦子街则为不送气的p、t、ts、
、
、k。对比如下:
拔 淡 坐 阵 近 跪
城关镇
柏 峪
瓦子街
3.普通话韵母en、in、un、yn,瓦子街为ei、iei、uei、yei,城关镇、柏峪为
、
、
、
。对比如下:
门 根 林 心 魂 群
城关镇
柏 峪
瓦子街
4.“对、醉、短、暖、东、送”等普通话合口呼韵母的字,柏峪读为开口呼韵母,城关镇、瓦子街仍为合口呼韵母。对比如下:
对 醉 短 暖 东 送
城关镇
柏 峪
瓦子街
本志所记录的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关方言。
本志用国际音标标音,为了便于阅读,现将本志所用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方案对照如下:
声母对照表
本志所用音标 汉语拼音方案 本志所用音标 汉语拼音方案
p b p‘ p
m m f f
v — t d
t‘ t n n
l l ts z
ts‘ c s s
z —
zh
ch
sh
r
j
q
x
k g k‘ k
ng x h
—(零声母)
韵母对照表
本志所用音标 汉语拼音方案 本志所用音标 汉语拼音方案
a a ia ia
o o uo uo
e ε —
iε ie yε üe
-i(zi、ci、si的韵母)
-i(zhi、chi、shi的韵母)
i i u u
y ü ai ai
iai — uai uai
ei ei uei uei
au ao iau iao
ou ou iou iou
—
—
—
—
—
—
—
—
an ang
iang
uang
eng
ing
ung
iong
—
—
—
—
—
—
—
—
—
er er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