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县人民生活
2012-5-13 15:01:2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宜川土地贫瘠、交通闭塞,人民依农为生,很少从事商业,仅求饱自足。民国时期,贫苦农民苛税军饷负重,受地主、土豪劣绅盘剥,加之连年灾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得温饱。
1948年宜川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全县贫苦农民分得土地当家作主,生产积极性提高。五十年代起,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实行按劳统一分配,社员生活水平一直保持在温饱水平。1978年人均收人63元,人均口粮252公斤,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实施,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到1994年全县农民每人平均收入820元,农民家庭生活费用支出占总收入的50%以上。每人平均生产粮食达474公斤,除公购粮、饲料等支出和口粮外略有节余。从八十年代起,农村种植小麦产量逐步增长,秋杂粮相应减少,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部分农民已达小康水平。农民居住条件大有改善,已由土窑逐步向砖木结构的瓦房、楼房、石窑发展。衣着土布基本绝迹,讲究面料花美,追赶时代潮流。由于乡村道路的改善、交通发展,汽车、拖拉机、摩拖车、自行车、畜力车等交通工具也不断发展,全县1994年拥有各类汽车204辆,拖拉机988辆,自行车15839辆,架子车15561辆,骡马6022头。人们七十年代所追求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到八十、九十年代已发展到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电冰箱、电风扇、组合傢俱等高档家电用品,1994年拥有电视机3500台,其中彩色电视机1800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044万元,户均3084元。比1979年增长46.7倍。
1949年干部职工实行供给制,生活水准与农民生活区别不大。1956年,干部实行工资制,除维持正常生活外,零花钱比农民便利。1960年至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职工干部生活困难,受到饥饿威胁,当时南瓜、土豆,每斤卖价五角左右,一般干部一月工资买不下多少南瓜和土豆。七十年代后期,职工干部工资开始有所调整和增长,职工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但幅度不大。八十年代后,工资制度开始改革,党政事业单位实行三结构工资制,工资增长较快。1994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全年人均3090元。比1978年的542元,增加2548元。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全年人均收入1972元,比1978年的467元增加1505元。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