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县传统节日习俗
2012-5-13 14:57:3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旧历年。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外出的人都提前回家团聚,腊月开始购置年货,全家忙碌着打扫卫生、洒扫庭堂、张贴对联、年画、窗花,磨面碾米、杀猪宰羊、做豆腐、蒸馍、摊米黄、做菜肴,直至腊月尽除夕夜,室内外灯烛通明,大门悬挂灯笼,全家彻夜明灯不眠,合家团聚谓之熬年,至午夜,鸡叫即起,爆竹齐鸣迎新春。拂晓,旧时各户1人到祠堂庙宇争烧头炉香,求神赐福。相见互问“年过得好!”继而给本家长辈拜年,备酒菜,长者端坐,晚辈穿礼服(男长袍、女裙袄),给长者叩头。天明,便给本村长者拜年,受拜者给儿童压岁钱或面花。太阳未出吃饺子,有的包硬币,吃到钱为有福。早饭后,男女均忌做活,尽情欢庆。而穷人则在年前给地主熬活挣得一点钱,置得简单饭食,煎熬过年。有的为躲债而在外流落乞讨。
家有丧事不过三年者,腊月三十日下午上坟请逝者牌位供奉在家中,春联不用红纸而用黄、绿纸书写。
初一日,不外出探亲访友。初二方到舅家、岳父家或亲戚家拜年。
近年来,春节敬神祭灶拜年叩头已不多见。
破五,即正月初五,俗称“填穷窟窿”。黎明在门口院落放爆竹,称“赶穷媳妇”,吃饺子叫“填穷”。近年虽这样做,但没有这种说法。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社火,是日,城乡秧歌、花鼓、高跷、竹马、龙灯、狮子等竞相演出。夜晚,机关单位、商店和家户都悬挂各式各样彩灯,城里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放爆竹烟花。一连三天,时有各乡社火队到城镇演出。八十年代,还有戏剧、电影、录相、灯谜晚会、放烟火、文艺演出等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农村村民也都进城看热闹。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万物复苏,是日,爆玉米花、炒豆子,意为爆飞禽眼睛。人剃头,取意时运好。
寒食。清明前一天,吃冷食忌火。
清明节。公历4月4日,蒸大馍(子柱),上祖坟,鬓插松柏枝、麦苗,以示长命百岁。上坟祭祖修坟,撒“红绿纸”、植树,现仍保留。建国后,机关、学校集会,祭扫烈士陵园。
端阳。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俗称“端午”,风行吃粽子、饮雄黄酒、门上插艾叶,少年儿童戴各色样香包,谓能防“五毒”,内装几料草药配成的“香草”,香味喷鼻。手、脚腕匝彩色线绳,称“百绳”,谓能避“瘟疫”。
六月六日。农历六月六日晾晒丝绸毛料。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家家购买月饼、梨、枣、瓜果,蒸枣糕,閤家团聚赏月。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叫“重阳”。旧时登高远望,今已不行。民间蒸豆包食之,以示“九月九家家有”,庆贺丰收。
十月一。农历十月一日,民俗以纸装棉花做成棉衣,上坟焚烧,谓之给死者“送寒〓〓今不多见。
冬至。农家这天吃饺子,意为不要冻了耳朵。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早晨,各家用各样豆子、米加面条多样熬成粥,称“腊八饭”,一顿多做,吃几顿。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晚上贡献灶爷,用糖瓜等,意封神嘴,以便“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此习今已废。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