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前,一般宗族均有祭祖祠堂。绘制先祖影像,供奉中庭,俗称“神轴”。普通之家奉祀木主、谱牒。望族作家谱、记家史,寻根联宗,流传后世。祭祖和家谱,均由一德高望重的长辈掌管。大年三十黄昏,供奉先祖于祠堂。初一,众亲族前来祭拜,主持人烟酒招待。破五之内,晨昏献饭、发亮、烧香、化纸、下跪叩头。亲朋来访,先拜祖先。婚娶礼嫁、科场高中、拜官赴任均入祠祭祖。清明节扫墓、修冢植柏,挂长钱、献供品。望族人家,祖坟有地,以地租致祭,款待子孙,俗谓“上坟”。六月六,天气炎热,儿女以清水滴洒祖坟,谓之“滴凉汤”。亦有焚冥宝、纸单衣,意为换季。十月一,献饭食、烧纸棉衣、纸棉被于门 前,谓“送寒衣”。除此而外,冬至、寒食节均有祭祀。祭祖上坟,妇女不参加。“戏子”、吹鼓手、“乐人”等所谓下等人物,更加排除在外。
建国后,祭祖礼仪简化。春节上坟化纸,清明祭奠扫墓,其他礼义少见。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