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铜鼎 1980年冬出土于良辅河村。铜鼎为鼓腹,三柱足,两竖耳,口沿宽平微内倾,外底部有三角阳纹。经鉴定,该鼎属西周晚期的器物,至今大约有2500多年历史。
西汉五铢钱铜范 1979年9月24日,业善公社东白龙大队坡头村生产队社员马冬春等人在村东北土壕取土时,发现西汉五铢钱铜范41件。10月6日省文管会和县文化馆对铜范出土地进行勘测。1980年10月14日到11月3日进行发掘和清理,确定为西汉铸钱遗址。 铜熏炉 这一铜熏炉呈乌龟形状,也叫铜龟熏炉。1976年夏出土于庄头乡姬家河村。该炉重600克,体长14厘米,宽7厘米,龟头扬起,四脚伸出,呈走动状,炉盖有龟甲,甲盖正中有一铜纽环。
铜佛像 元代菩萨铜像,这座菩萨铜像,重350克,质地为铜锡合金。经鉴定属元代文物。观音菩萨袒胸露臂,神态安祥地坐在莲花宝座上,左手放在盘着的腿上,右手托起,形象逼真。
元代狮铜像,高30厘米,宽10厘米,长16厘米,重2600克,经鉴定,属元代制作的工艺品。这座铜像,是一头雄狮立于基座上,一年长者骑在狮身上,狮子昂首翘尾,看着远方。狮身上的老者,头戴方盔,身穿长袍,面目冷峻严肃。
明代铜佛像,高30厘米,重2公斤,佛像头戴螺髻,身披袈裟,袒胸露臂,双目微闭,作沉思状,端坐在须弥座上,两手自然垂放在盘着的膝盖上。
清代铜佛像,1978年2月于韦庄镇政府院内出土,高20厘米,重900克,锡铜合制而成,佛像端坐,双手交合于胸前,作沉思状。
铜马 铜马安放在几形基座上,基座表面雕刻着立体几何图形,正中有一卧姿小狗,神态自然,铜马原有镀金层,现已基本脱落,仅耳处略见残迹。马体格膘壮,遒劲有力,眼用两颗红色宝石嵌成,晶莹透明,马呈走动状,前右蹄扬起,后右蹄收步,形象逼真。
铜狮 铜狮带座高19厘米,宽6.5厘米,厚12厘米,重2.4公斤,狮子呈伏卧状,经鉴定属明代制作的工艺品。
明宣德炉 大宣德炉,重6.7公斤,通高11.5厘米,外口径21厘米。口沿宽厚,平沿外折,鼓腹,腹下铸有三个粗短的兽足。器底外部正中铸有长方形的年号标记,阳文篆刻“宣德年制”四个大字。
双耳宣德炉,重1公斤,通高8厘米,口径13.5厘米,奢口鼓腹,项间有对称的双耳。外底正中有一长方形年号标记,上面铸有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
铜镜 汉日光镜,1975年出土于北王村,铜镜直径16厘米,重500克,纹饰特点是外边一圈有60多字的铭文,多处有“日光”二字,中间有一圈连贯式的玄孤纹饰,共8个小半圆,内圈里有12个小圆点,象征一年有12个月。
汉规距镜,1979年出土于庄头乡姬家河村,铜镜呈圆形,重900克,直径19厘米,纹饰清晰,完好无损。其纹饰特点是背面的镜纽四周,规距地排列着12颗乳钉,乳钉排为方形,方形外与边沿四面4个小空间各有两颗乳钉,共8颗。整个镜背20颗乳钉,对称美观。
唐海寿葡萄镜,呈圆形,直径11厘米,重350克,镜面光洁,背面纹饰清晰,保存完好,其纹饰特点是:由瑞兽葡萄蔓结构成主题纹,圆钮座,多兽钮,双线高圈把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有4个绕钮奔驰的瑞兽海马,外区有葡萄枝蔓果实,生动活泼的瑞兽与舒长的枝蔓,丰硕的果实,构成一幅富有魅力的图案,显示了唐代铸造铜镜的精巧工艺。
北宋铜镜,馆藏北宋铜镜有两个,都有花叶图案纹饰,大铜镜是菊花镜,重145克,圆形,正面磨光,背面有莲花纹饰,边沿较宽,约2厘米,边沿上刻着“保安军验记官局”七字,是后来刻上去的,保安军是北宋时的军营名,也是地域名。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