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体育机构,民国时期无。建国后,体育事业由文教局兼管,1976年始设白水县“革命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由县革命委员会主管副主任兼,设副主任1人,工作人员4名。这是白水第一个正式专管体育的机构。1980年易名为白水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体委”)。1983年机关体制改革,隶属文教局,现有工作人员7名。
第二节 人才培养
体育人才的培养,清末始有,民国七八年高等小学堂正式设体育课。时,靖国军第五路司令、邑人高峻给该校学生每人捐赠运动服一套,并派员教练队形步法。后学校增设球类、田径等运动项目,又邀拳师授艺。在民间则早有个别拳师带徒传艺。民国七年(1918)尧禾一带群众聘请外地拳师杜某教练武术,习武术的人很多。但由于民国政府对体育不重视,财力及设备不足,使体育人才培养无甚成绩。
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体育事业,以学校为阵地,加强体育课,逐步配备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增加运动设备和体育经费,1978年以后又成倍增长。1980年给体育事业拨款等于1976年拨款数的2倍,1983年则为1980年的2倍多,比1976年增加4倍有余。
白水县体委成立后,在培养人才方面作了很多工作。1978年为渭南地区代训体育班学员50人,为期一年。同年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之后,为了改变白水体育面貌,决定从青少年抓起,除正规学校照章授课外,对有专长和爱好的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专门培养。1979年2月,县体委在体育场创办青少年业余体校,体委副主任兼校长,配教练2名,设举重、篮球、田径三个班。1981年元月招生,采用国家体委编印的《青少年业余训练教材》。迄1983年底,业校共办2期,学员40名,给省代表队输送运动员3名,达到国家运动员标准的15名,其中二级运动员5名,三级6名,少年级4名。举重班学员,四进西安,十一次夺魁。田径班学员原利红、卜丽、武革侠在省、地多次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白水中学体育教研组、胜利学校教师石三友,在培养人才上做出了贡献,分别于1979年、1981年被评为县先进教研组和省优秀体育运动教师。
第二节 人才培养
体育人才的培养,清末始有,民国七八年高等小学堂正式设体育课。时,靖国军第五路司令、邑人高峻给该校学生每人捐赠运动服一套,并派员教练队形步法。后学校增设球类、田径等运动项目,又邀拳师授艺。在民间则早有个别拳师带徒传艺。民国七年(1918)尧禾一带群众聘请外地拳师杜某教练武术,习武术的人很多。但由于民国政府对体育不重视,财力及设备不足,使体育人才培养无甚成绩。
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体育事业,以学校为阵地,加强体育课,逐步配备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增加运动设备和体育经费,1978年以后又成倍增长。1980年给体育事业拨款等于1976年拨款数的2倍,1983年则为1980年的2倍多,比1976年增加4倍有余。
白水县体委成立后,在培养人才方面作了很多工作。1978年为渭南地区代训体育班学员50人,为期一年。同年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之后,为了改变白水体育面貌,决定从青少年抓起,除正规学校照章授课外,对有专长和爱好的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专门培养。1979年2月,县体委在体育场创办青少年业余体校,体委副主任兼校长,配教练2名,设举重、篮球、田径三个班。1981年元月招生,采用国家体委编印的《青少年业余训练教材》。迄1983年底,业校共办2期,学员40名,给省代表队输送运动员3名,达到国家运动员标准的15名,其中二级运动员5名,三级6名,少年级4名。举重班学员,四进西安,十一次夺魁。田径班学员原利红、卜丽、武革侠在省、地多次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白水中学体育教研组、胜利学校教师石三友,在培养人才上做出了贡献,分别于1979年、1981年被评为县先进教研组和省优秀体育运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