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佛教介绍
2012-3-16 22:51:21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佛教于公元前五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东汉时传入中国。据《梁志》载,北魏永平(509—512)年间传入白水。初在县城东北建有兴教寺(今县招待所地址)。寺中塑有释迦牟尼造象,住有教徒数10人(其中有尼姑),是白水佛教的发源地。
北周时期,会宾乡(东南乡)开始兴建寺院,信奉佛教者逐年增多(见寺院金石)。到了唐朝,由于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大兴寺宇,雕佛像,镌经典,尤以《心经》、《陀罗尼经》为最多(据各寺碑记)。据传云:有63人悟道,即所谓真正地理解了佛法;有100余人可以默诵佛经(见寺院金石)。可见当时佛教僧徒之多。他们认为,佛神大慈大悲,普液众生,只要在佛神面前亲承教诲,就可依靠神灵消灾免难。一般是终日暮鼓晨钟,烧香念佛,敲木鱼,击铜磬,诵经念咒,接待香客。大的寺院多有田产,和尚生活靠收租与过庙会香钱过活;小的寺院,主要靠经常下乡诵经化缘,收入一些粮、钱维持生活。
宋治平四年(1067),州司差县尉句保之,查其境内各寺观庙宇。凡修盖在30间以上,有功德佛像及僧主持者,皆赐予匾额存留。当时长老和尚宗斌奏文称:会宾(县东南乡)、长宁(县东北乡)两乡共14寺,俱赐寺额。金大定间又赐寺额1次(各寺额碑皆有记载)。
明清两代,县设僧会司,掌佛教。经官府审查合格,准予出家,领度牒戒僧20名(有度牒者可免除赋税、劳役),应付僧9名。既设专官,遂大造兰若,印布典经,颁赐各寺,绘水陆像,修水陆会,盛极一时(各寺碑均有记载),《梁志》亦有记载。其经版神䌷尚有存者。
康熙年间,复初禅师,修筑佛堂讲述佛法于庆兴、阿文两村。此间僧会司由兴教寺移于雷衙镇崇兴寺。僧膳口田扩为137亩。道光年间,妙吉和尚讲经于故现村寿二寺,广聚僧徒,宏扬佛法,远近诵经者颇众。(据复初、妙吉两碑记)当时全县有45寺。龙山、彭衙地区最多。
佛教因其宣扬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生死轮回中,此性不变,由本县一些富豪之家的老年男女,自设佛像于家中,高悬佛像,烧香上供,吃斋念佛,顶礼膜拜,对佛神菩萨虔诚忏悔“罪愆”积修来世造化福贵;贫寒之家,则在家中贴一张观音菩萨像,一有不幸,便叩头祈祷。因此,白水有“家家观世音,到处弥陀佛”的说法。
民国时期兴办教育,大多以寺院改建学堂,又以僧徒膳食田亩改作学田,因此,僧徒云散。二十二年(1933),太原邬崇音创观音会于上海,发售佛籍,出版《获生报》,本县函报入会者40余人。民间虽育少数人信奉佛教,但信仰日渐淡薄,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建国后,群众政治觉悟普遍提高,佛教亦失去市场,仅在一些边远地区,有极少数老年妇女,向阿弥陀佛还愿。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