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白水县节令风俗(1)

2012-3-16 22:42:3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一 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本县传说是:元代元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每一户派一监官。由于监官无恶不作,欺压百姓过甚,引起人们的愤恨,百姓遂以“拜年”为信号,约定一致时期,即在正月初二统一行动,将所有元朝的监宫杀绝,结果推翻了元成宗铁穆耳。以后每逢大年初二为拜年日,纪念自己的胜利。继后,民间拜年时间逐渐不一,有的在初二或初三、初四,只是大年初一不出村,这是一致的。据说这一天是个“迷日”。据《史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辛亥革命以后,把公历1月1日叫元旦,在民间仍按农历正月初一过年,叫春节。这一天正是立春前后,也正是春回大地之际。每当这一天与头一年年终交替的时间为半夜子时,为除夕之夜。头年三十日为除夕日。
    每近年底(腊月二十日以后),人们就购置年货,打扫院落,购置新衣、拆洗旧衣,准备过年。各家在外人员,纷纷回家,准备吃团圆饭,享天伦之乐。腊月二十三日灶神“上天”(又叫送灶神),贴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灶者点香烛,叩头、祈祷。到三十日(除夕日)这天,张挂财神、祖宗影像,大门及天地神两旁有的贴对联、门额悬贴黄表。炕上、树上、窑上、槽前、面碨子以及庭院用红纸贴上:“高枕无忧”、“树木茂盛”、“槽头兴旺”、“四季平安”、“满院春光”等,取其吉利。中年食细面条,献祖宗及家神,俗称吃“钱串子面”。后长辈率子孙磕头祭拜,男的先作揖,后下跪,头前低下,起身后再作揖,头磕毕。祭拜天地、祖宗,不许女的参加。但女的磕头与男的不同,不作揖,而是拜,即双手曲外及里交叉。同时除夕这天忌讳说:“缺”、“无”、“破”或其他不吉利的语言。是夜吃忍柿(就是吃柿子),借以教育子孙相互尊重爱护。一般睡的晚,叫“守岁”。长辈赐以“压岁钱”,以表鼓励关怀。鸡鸣后以红灯挂门首,放鞭炮,接天神。盛装祭家神、村中庙神及祖先,次拜父母伯叔。早饭家家户户吃饺子,后分拜族中各家神主、邻里长老,名曰拜年,平辈相遇拱手致贺。从初二开始,男女携蒸饼(饼俗叫油馍,大约半斤左右)及甑糕、油糕等食品走亲访友,人群川流不息。初五以后,拜年者渐少,俗话说:“过了初五六,少肉没豆腐”。自初一起,村村午后鸣锣敲鼓,声震四方,热闹非凡。一些大村亦有演戏、社火等娱乐活动。
    初五谓之五穷日,俗称“破五”,一般是天不明以爆竹从厨房响到大门外,俗称打“五穷”,亦即打穷气。中午各家均食扁食(水铰),叫填穷窟窿。
    初七称为人七日,俗言人魂自除夕出门,是日回归,故忌出外,即使出外,当日必须早归。谚语有:“七不出,八不入,九日回来死老猪”,特别是忌讳新媳妇八九日回家,若是,必遭婆母的训斥或打骂。
    农历正月十五日夜为“元霄节”。是夜,“一年明月打头圆”,称为元夜。古时夜即为“霄”,故称元霄节。元霄节前各家用白面蒸鸡儿馍、麦积、谷穗、麦屯馍等,到晚户户大门悬灯,神前、房内敬献鸡儿馍并插上腊烛,俗称看鸡灯,又叫灯节。从十四日晚始,小娃娃挑灯笼嬉游,五光十色,样式各异;十五日晚更加热闹,前后三霄。亦有放花炮、打社火、跑竹马、划旱船、耍狮子等活动,各显技艺,直至深夜,热闹异常。城镇商户放花火最多,显示生意兴隆之意。女儿出嫁后生了子女,母家送灯三年、六年、最长十二年,儿女的义父亦送之,名曰长命灯。
    建国后的前17年,为欢庆春节,农村和城镇机关普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们备年货,添家具,买衣料。除夕贴对联、“门神”。“门神”换为新的内容:“工农联盟”、“共产党万岁”等等。放花炮、祭祖,不再敬神、祭灶。“贺年”、“拜年”是登门拜望,相互问候,不再磕头。师生、师徒多以年画年历相赠。当地驻军、人民团体、农村社、队举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开展文体比赛。共青团、少先队也组织青少年为军工烈属、五保户担水扫地。城乡各地张灯结彩,尤其是县文化馆举办的灯迷、灯展、花火晚会等为节日增添了异采。
    “文化大革命”中,强调过“革命化的春节”,大年初一强迫群众搞生产、下地干活,不准走亲戚、访朋友,不准祭祖,不准放花火、敲锣鼓。家家户户静悄悄,通村死气沉沉,民怨载道。
    粉碎“四人帮”后,年节风俗逐渐恢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为热闹,到处是喜庆人寿年丰的新景象。
    二 清明节
    清明节在清末以前叫“寒食节”(寒食节本在清明节前1日,又曰一百五)。相传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提倡。民间在这天早饭后,各家长辈率领儿孙携带冷面条及祭品到祖宗坟前致祭(俗称上坟),并以各色纸剪长串(俗称长钱)插墓顶,小方块纸压坟头(俗称记坟纸),还以纸钱(专制的冥币)金银箔编课,连纸同焚,不仅表示尚有后人,且尽儿孙的敬意。若坟墓有塌陷残缺,及时修补。凡遇丧未过三年者,先期扫墓。
    辛亥革命以后,叫“民族扫墓节”,每年清明上坟,烧纸钱,富豪之家还设奠祭祖。
    建国后,清明节各家上坟如故。虽在“文化大革命”中平掉部分坟头,但祭扫的习俗仍然。学校、共青团在是日组织青少年祭扫烈士墓,敬献花圈,有时还请老红军讲革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已成为新的习俗。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