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佛教概况介绍
2012-2-12 12:06:4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佛教的传入,据代字营乡西埝村明万历九年(1581)的弥佛寺碑载:“隋开皇间改名弥佛寺,延至我朝。”南歇马村有嘉靖年间金陵寺碑石;“唐玄宗开元五年(717)月岩上人者创之。相传为昔大悲菩萨驾经之地。”远在1270年前,佛教即传入本县。明、清代佛事较盛。寺底村蜈蚣寺、松果山佛崖寺、留果村白龙寺、吴村阿彪寺、北营村石佛寺、城内金陵寺、大悲寺多系此时创建修葺或扩建。清末、民国期间,历经变乱,佛寺失修圮毁,佛教活动日衰。建国后,宗教信仰自由,随着科学观念增强,佛教影响淡薄。今城乡星散的教徒200余人,在家设堂,诵经,祭佛。
第三节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主要是回族信奉的宗教,亦称回教、清真教。信奉“安拉”(即上帝),劝人行好,诫人作恶,戒烟、酒、赌、盗、淫、杀掠,食用牛、羊、鸡、鸭、鱼肉,禁食猪、狗、骡、马肉。丧葬不用棺板,不烧香纸,不膜拜偶像。每年两个传统节日:“尔德节”也叫开斋节,以教历10月1日为节日,是穆斯林(教徒)庆祝封斋一月胜利完成斋功的日子。规定每个穆斯林交付半升小麦或1斤红枣或折现金的开斋费,用以济贫。教徒着盛装,沐浴后参加清真寺节日会礼,互相道贺。“古尔邦节”也叫宰牲节,其意为宰牲献祭,以教历12月10日为节日。穆斯林们,于此日宰牲献祭安拉真主,到清真寺参加会礼活动。《古兰经》是其五大天命的教经。五大天命即“念”(劝人好善)、“礼”(一月五次礼拜)、“斋”(斋戒)、“课”(周济他人)、“朝”(朝圣)。
清初建清真寺于东大街。占地1300多平方米,礼拜堂3间,东厢房3间,厦房6间。民国期间,成立潼关伊斯兰教协会,教徒最多700余人。建国后,教徒和汉民亲密无间,团结友爱,教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支援农业生产。1972年,给吴村、三堡、下屯等大队送肥500多车,担水浇地10多亩。1983年,有5户评为“五好家庭”。1985年,有教民250余人。以从事商业为主,参加工、农、学各业。有的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工作。现任阿匐巴顺明历任县人民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1986—1989年,县政府拨款1.10万元,回民捐款6000余元,在红旗巷建立清真寺,教民始有较大的活动场所。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