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穿衣、服饰、发型习俗
2012-2-12 10:15:1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服饰
清代,冬季男着黑、蓝色大襟短棉衣,套黑色“架架”(无袖),下着灰、黑色棉裤。应约外出着长袍、马褂。夏季着白色长衫,外套纱马褂。素常着有夹、棉套裤。妇女着大襟衣,压滚边,裹“系裤”(用布缠裹裤筒),绑腿带。布色因时因人而异:中老年“系裤”多蓝色、月白色,腿带多黑色;中青年妇女“系裤”多绿色,绣有花鸟图案,腿带多红、绿色。探亲时着绸缎褶裙,裙色因年龄有黑、蓝色和绣花裙。帽,男带黑色布或缎制帽瓢,女戴绣花帽圈。鞋、袜,男着双梁、圆口鞋,不带双梁的叫“牛舐皮”,黑色布或缎料。中老年妇女,鞋多黑色,鞋尖绣花,青年女子多着红色绣花鞋。中老年妇女的鞋后根皆为木底。袜,多以白布缝制。民国十年(1911)后,男穿对襟袄,女服不再压花边,裹“系裤”,仅扎腿带。姑娘出嫁以至老年走亲访友着裙子。衣料有:黑、白市布、织贡呢、俄国标、阴丹士林和丝绸之类。帽,男戴帽瓢,“猴翻脸”、“火车头”(毛绒)、毡质礼帽;女戴帽圈,黑绒包儿帽或披黑帕,毛巾。鞋、袜,男女着方、圆口鞋,多为平底;袜,一般以短布袜为主,后着机织袜者增多。1949年后,摒弃古旧服饰,中青年男女多为中山服、学生服,妇女便服多对襟,老年妇女多大襟,以黑、蓝、灰色土布为多,凡立丁、卡叽、平绒、花呢、贡呢、灯蕊绒、的确良等衣料日渐兴起。1978年后,的良、的卡、呢龙、晴纶、涤纶哔叽、涤纶哗达呢、巴拿马、中长纤维、毛呢、全毛哗达呢等化学纤维制品代替了棉织品。服装款式有基建服、西服、登山服、幸子服、风雪衣、鸭绒衣、蝙蝠衫、牛仔裤、筒裤、连衣裙、短裙、喇叭裙等。鞋,有高跟、半高跟以布、皮、塑料为原料,形分圆口、双口、松紧口、偏带、八眼等均为机制鞋。袜,系丝质,呢龙、毛质长短筒袜。山区、平原、城区,中青年男女衣着质量、款式、色调几无差别。
发型
清代,男子蓄发系单长辫;未婚女子满发长辫。出嫁时,梳扎“饼”型发,叫“上头”。民国时期,老年男女沿袭古习,青壮年男子不蓄长发,留小圆头、平头、分头、背头和学生头的日多,妇女风行剪发头,或扎短辫,出嫁时,多沿袭“饼”型头,前额分以少许发折于耳际。建国后,青壮年男子沿袭民国时期的发式。老年妇女多梳“饼”型。未婚女子“剪发”,或留单、双辫。婚后,扎小辫,或留“剪发”。1978年后,中、青年妇女烫发的日多。发型:童花顶花式、童花海燕式、刘海式、翻撬式、童花波浪式、单花波浪式、方便式、无缝青年式、爆炸式、发吉、菊花式等。青年男子发型,有爆炸式、无缝青年式、一边倒、大背头,“剪发”、烫发等似男非男,似女非女的发型,为人们所不惯见。
首饰
妇女讲究佩带首饰,求美观、显富有。成年人配银簪、麻花针或圪垯针等头式,使发整而不乱,帽圈坠有八宝首饰。中老年妇女多坠琥珀、玛瑙、玉石、密喇之类的雕花。成年妇女配项练、耳环、戒指,未成年男女佩带项圈、手镯。1949年后,各类首饰不再佩用。近年来,妇女佩带项链、手镯、耳环、戒指者日渐增多。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