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华阴市婚事及婚礼结婚习俗(1)

2012-1-5 17:05:01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民国以前,男女年满10岁后,受“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订婚。结婚年龄多为十七八岁,早者十二三岁。婚前男女互不相见,嫁娶履行“六礼”。即纳采(交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姓名和生辰),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迎亲(新郎亲自迎娶)。嫁娶之日女乘彩轿,鼓乐前奏。新娘下轿时,司仪指点新郎作辑相迎。祭拜天地祖先后,入洞房,饮交杯酒,是为“六礼告成”。
    民国以后,不完全依从“六礼”。定亲俗称“送耳坠”。由媒人说合,双方家长同意,由男方操持女方所需的衣料、棉花、金银首饰和聘金(俗称“礼钱”),放于食盒(读罗音)内,在红纸上写“谨择某年某月某日与某府纳彩,某宅谨封”贴于食盒之上。女方家庭,将“允贴”交付媒人转给男方,确认订婚关系,亦俗称“交礼”。
    结婚俗称“索(音色)媳妇”,又称“过筵席”。在此之前,两三月内,男方请人掐算“良辰吉日”,请媒人去女方家中商量有关结婚事项,议定日期,男方家送去棉花、布料、首饰、现金,谓之“送礼”。结婚前三天,男方家长去女方家发请帖,俗称为下“三天贴”。新娘在出嫁前一天,女方亲属至家中送被面、床单等物为其送行,女方家设席款待,俗称“洗头”。新郎(俗称“女婿”)亲属一般在结婚日送来鞋袜、布料、被面等。朋友乡邻送被面、布料、用具和礼馍。娘家则陪送各种实用“嫁妆”。轿内放生猪肉一吊,轿外悬剑一把,以镇妖邪。轿贴鲜红“喜”字,新郎头戴插花礼帽,身着长袍,肩佩红绸,骑马迎新娘。花轿抬至女家门前,鸣放“三眼枪”(即三响火药枪)。轿口朝向喜神方向。新娘与父母告别后,头顶红盖头,在两名“扶女嫂”(已婚妇女,多为新娘亲朋好友)搀扶上下轿,并随带一名男孩(俗称“压轿”,喻示生男),至男方家门,由一名妇女,头戴红头巾,手持内放谷草的木升,围轿三周,边转边撒,并念道“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新郎向轿内新娘行礼,接下轿内男孩,在鼓乐声和鞭炮声中与新娘拜天地,入洞房。是日,主人盛筵招待双方亲属和朋友。
    解放后,婚礼从简。青年男女进入婚育年龄,由介绍人牵线,征得双方家长同意,奉行“谈话”仪式,俗称“见面”。双方同意后,男方即送给女方少量钱物,俗称“见面礼”。之后再通过介绍人商定有关订亲事宜。确定日期后,双方各通知亲属参加,选择三、六、九日,正式订婚(包括扯布、看屋里)。到法定年龄后,先领结婚证,后确定婚期。结婚之日,男方以车代轿,新郎亲自迎接,与新娘、扶女嫂和压轿男孩返回,女方陪嫁后至。男方主要亲属携带面塑老虎、被面、毛毯等物,朋友、乡邻凑钱购买日用品赠送,男方设席请客。当晚“闹洞房”(即“耍媳妇”),多为同龄人,给新娘新郎出节目增添喜庆气氛。新婚夫妇以水果、香烟、糖果招待。婚后第二天,夫妻到女方家中致谢,俗称“回门”,当天返回。第三天,娘家妈去看望女儿。随后几天,新娘带上礼品回娘家省亲,俗称“熬十天”。八十年代以来,有部分城镇青年,利用“五一”、“国庆”等节日,从俭举行集体婚礼或旅游结婚。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