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传入本县之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华山为道教全真派的聚居地,有道家“第四小洞天”之称。
解放后,经过社会改造和宗教民主改革,各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1966年至1976年,由于“左”的思潮影响,一些宗教人员被视为“牛鬼蛇神”,或停止其宗教活动,或被迫还俗。教堂、寺庙被占用或拆除。1978年后,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宗教活动恢复正常。至1990年底,本县各教教徒达数千人。
第一节 道教
西汉时期,就有道士、隐士在华山出没定居。唐代,高祖认老子为同家祖宗,于武德八年(625)确立道教为国教。本县属唐京畿之地,又有名山胜境,唐睿宗时玉仙公主、金仙公主等贵族相继在华山出家修行,华山一时成为道教中心。唐玄宗为提高道家地位,加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在华山大兴庙观,重塑金身。唐以后,历代帝王对华山道教格外崇拜,投以巨资修葺。至今华山峪内尚有多处庙观遗迹。北宋时道士和居士达500余人。清代又数次拓修登山道路,加设铁索,善男信女朝拜华山,诵经焚香者络绎不绝。
民国时期,或因贫、或因病,或因仕途失意,或因看破红尘寻求解脱,来华山者甚多。至解放前夕,华山共有道人100多人,其中道姑9人。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教育和帮助下,道人觉悟日益提高,开荒种地,保护华山文物。1956年办起了华山服务社。道人李信志任主任。道人社会地位也得到提高。女道人曹祥真先后被选为全国道教协会理事、华阴县政协副主席和陕西省政协委员。
1966年11月,道人被“红卫兵”全部赶下华山,被集中在玉泉院办“学习班”。其中26名道人被送回原籍或迁往外地,山上庙宇及文物因无人管护而损失殆尽。
1978年以后,道教转入正常活动。1984年成立了华山道教协会,由道士李静甫、道姑曹祥真等人任正副会长,县人民政府又将国家投资修葺一新的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交道教管理。允许道教在山上有神象的庙宇从事宗教活动,开展旅游服务。1985年至1990年,道协经营收入和香火收入130余万元。道士由18人增至53人。其间,向北京神学院(学习班)推荐学习者4期共11人,赴省参加道法练功者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