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寿安(1896~1945) 名钧福,寿安乃其字,魏家庙村人。世代农耕,父亲从商,家境较宽裕。少时在本县私塾读书,稍长入西安中学堂。因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和辛亥革命的冲击,投笔从戎,加入陕西早期民主革命领导人之一的曹世英部,从事文案工作,随军转战陕东各地,参与了“反袁(世凯)逐陆(建章)”之役。1917年,陕西靖国军兴,被保送外出学习军事,先后毕业于四川讲武堂和韶关讲武堂。毕业后仍回原部队供职,任见习官。1922年,陕西靖国军解体,胡笠僧部被隶属直系的陕督冯玉祥改编为陕西独立第一师,曹世英部改编为该师补充第一旅,寿安任该旅参谋。1926年11月,西安解围后,入杨虎城新编的第十军,任该军冯钦哉旅幕僚。随军东出潼关,策应北伐,转战于山东诸城、安徽阜阳、太和、河南南阳等地。在参加著名的袭击唐生智驻马店战役中,腿部受重伤,被送回家中调养。 1930年底,杨虎城奉南京政府之命率军入陕,出任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冯钦哉任第七军军长兼第四十二师师长,寿安伤愈后仍回原部队,1931~1936年,先后任四十二师副官、副官主任、随军剧团——牖民社社长等职。西安事变后仍回四十二师任副官主任。“七七”事变后,随军移驻韩城、宜川一带,守卫河防,阻击日寇侵犯。1938年底,该军开赴河南渑池一带,旋即北渡黄河抵抗日寇,先后转战于河北保定、山西晋城、中条山等地,颇著劳绩。1939年,冯钦哉部扩编,武士敏升任九十六军军长,柳彦彪升任副官长兼四十二师师长,寿安升任该师上校副官长。1941年9月下旬,日寇调集重兵进攻中条山,九十六军时驻高平、端氏一带,为日寇进攻重点,战斗极为惨烈。武士敏不幸中弹殉国,寿安与同僚多人被俘。先后被解押太原、北平监狱,后又送往东北抚顺煤矿作苦役。寿安秉性耿直,刚直不阿。被日寇俘虏后,严刑讯问,坚贞不屈,不露真情。被迫在煤矿作苦役时,消极怠工,伺机破坏敌人生产,资助被俘战友脱敌逃跑。因生活条件极度恶劣,有病得不到医治,病死狱中,同难友好在悲痛中,将遗体就地安葬。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抗日烈士予以抚恤。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