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地方名人>>正文
|
|
|
2011-9-6 17:15:3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柳青(1916~1978年) 原名刘蕴华,字东园。1916年7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张家山乡寺沟村一个半佃农家庭。1928年5月在米脂东校高小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31年入榆林省立第六中学,手不释卷地阅读鲁迅、郭沫若、茅盾、高尔基等中外作家的大量作品。1935年升入西安高中后即任《救亡线》编辑。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即在上海《中学生文艺季刊》上以“柳青”笔名发表《待车》短篇小说。1937年考入北平大学,因日军侵略返回西安,在《西北文化日报》任《战鼓》文艺副刊编辑。同年11月,入西北临时大学俄文选修班,1938年,受党组织指示,离开西安,到延安革命根据地从事文化工作。 1938年5月至1939年7月,在陕甘宁边区文协做秘书工作。1940年6月曾以《新华日报》特派员身份随军采访了写了许多战地通讯报道,并写了《牺牲者》《地雷》等十多篇有关部队生活的短篇小说。1942年后,在米脂下乡近三年,写成长篇小说《种谷记》(1947年5月出版),1947年写出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1951年3月出版),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写工农兵的知名作家。 1952年5月,柳青任《中国青年报》副刊主编,他遵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离开城市,来到长安深入生活,曾任中共长安县委副书记。后来,他在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住中宫寺),并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在长安的14年间,柳青先后出版散文特写集《皇甫村三年》(1956年出版)、中篇小说《恨透铁》(1959年出版)和长篇小说《创业史》。《创业史》以长安农村互助合作运动为背景,广阔而深刻地描写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村各个阶级、阶层的心理、情感、生活等的变化过程。出版后被译成英、日、德、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中外读者给予高度评价。 柳青既是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作家,又是严守职责、体察民情的共产党员,群众的知心朋友。他看到皇甫村一带农民居住在原下,种地在原上,生产极不方便,便建议在原上建立了20多个生产点,将麦场、饲养室迁到原上,减轻了群众的劳动强度。他处处同群众打成一片,平时总是穿戴着当时关中农村流行的中式对襟布褂、中式裤子、圆口布鞋、瓜皮毡帽。他经常教育子女:“咱是长安皇甫村人,咱也是王曲公社社员。”1959年,柳青将《创业史》出版的1.6万元稿费全部捐给王曲公社。公社用这笔钱办起农械厂,后又将厂房交给王曲医院,使医院医疗条件得以改善。 “文化大革命”中,柳青受到诬陷迫害,他爱人马葳被迫致死。1973年,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关怀下,他被接到北京治病。1974年,他抱病返回长安,对《铜墙铁壁》和《创业史》第一部进行了精心修改,出版了《创业史》第二部第一卷。他病势垂危,插着氧气管,蜷曲在床上,还在加工修改《创业史》第二部第二卷,但未及完稿,不幸于1978年6月13日与世长辞,终年62岁。 柳青逝世后,遵照他“我离不开长安这块土地,离不开长安人民,我死后把我送回长安,埋到皇甫原上”的遗嘱,把部分骨灰安葬于长安县皇甫乡原上冯家堡村西。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