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兽类资源 饲养兽 〔牛〕 有秦川牛、金山牛、新疆牛、荷兰奶牛等。以秦川牛闻名全国,金山牛为本县特产。 〔马〕 分新疆马、青海马、蒙古马、本地马等。因其多从外地引进,来源不同,故品种混杂,毛色多样,体型不一。 〔驴〕 有凉州驴、关中驴等,且是本县繁育良种和使役的家畜良种。 〔骡〕 分马骡和驴骡两种,由公驴配母马所生,体型高大,健壮、无鬃毛、耳比马长比驴短、耕挽力强,寿命长,无繁殖能力。 〔猪〕 分内江猪、长白猪、巴克夏猪、荣昌猪、土种猪等。 〔羊〕 分山羊和绵羊、山羊有西农沙能奶山羊,是一种多胎草食奶畜,具有繁殖快,产奶量高,抗病力强,采食量小,食性广泛等优点,在县境内发展快。绵羊有新疆细毛羊、改良细毛羊、本地绵羊等。 〔兔〕 有安哥拉兔、西德长毛兔、青紫蓝兔等。 〔猫〕 以前,曾因用药物灭鼠而伤及猫的生命的事时有发生,故猫的数量很少,近年引进猫种进行繁殖,猫的数量又增多了。 〔狗〕 分细狗(猎兔),本地狗(看门)、北山骁狗、狼狗(警犬)、狮子狗(毛长个小)、哈巴狗(短毛个小)等。 〔貂〕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引进了东北貂。 〔骆驼〕 在东窑村有人喂养,以供游人骑登骊山取乐。 野生兽 县境内野生兽比较少,主要有: 〔狼〕 分布在山区,主食野生动物,性凶暴,对人畜有伤害。 皮毛可制裘革。多在山区出没。解放后逐渐减少。 〔黄鼠狼〕 分布广泛,以山塬区为主。其性残忍,常潜入家内残食家禽(鸡)、家畜(兔、貂)等。 〔草兔〕 分布全县,适应性强,繁殖力高,杂食,危害庄稼。其粪俗称望月砂,可入药,有解毒、杀虫、明目功能;肉可食,皮毛能制裘革。 〔狐狸〕 分布于本县山塬区、 夜行性,嗅觉、听觉发达,动作敏捷,狡猾多疑,常以齿类、兔类、蛙类、鱼类、家禽、小家畜及各种野禽为食,肉及内脏可入药,毛皮可制裘。 〔田鼠〕 体粗壮,耳短形圆,多分布于荒丘、坟地,危害棉花、苜蓿、花生、豆类、玉米等,在收获季节还会大量储藏粮食,是害兽。 〔黑线鼠〕 体小,肥胖,除危害庄稼外,还传播鼠疫等疾病。 〔小家鼠〕 分布极广,咬啃衣服、书刊、食品等,是家庭大害。 〔大家鼠〕 杂食性,机敏,会游泳,能爬树,吃鸟蛋,长期与人伴居,性狡猾,疑心特大,还传播疾病。 〔黑线姬鼠〕 分布于渭河谷地、平原地区,数量仅少于小家鼠,既是农田害鼠,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本县的野生兽还有狗獾、金钱豹、黄鼠、松鼠等。 第二节 禽类资源 家禽 〔鸡〕 有澳洲黑鸡、芦花鸡、九斤黄鸡、土鸡和大冠来航鸡等。 〔鸭〕 有本地鸭和北京鸭等。 〔鹅〕 有本地鹅等。 〔鸽〕 有白鸽、灰鸽等。 野禽 本县野禽种类较多, 主要有:大雁、喜鹊、野鸽、斑鸠、黄鹂、苍鹰、布谷、燕子、啄木鸟、乌鸦、鹞子、白头翁、麻雀、红嘴鸦、杜鹃、猫头鹰、野鸭子、画眉、白鹭、鸳鸯、野鸡等。 第三节 昆虫资源 农业益虫 有七星螵虫(食蚜虫)、赤眼蜂(食棉蚜)、甘蓝夜蛾拟瘦姬蜂(食棉铃虫)、广黑点瘦姬蜂(食小造桥虫、稻包虫、大卷叶螟、稻纵卷叶螟)、谷痒螨(食棉红铃虫)、菜蚜蛮峰(食油菜蚜)、草蛉(食各种害虫的卵及幼虫)。此外,还有:蜜蜂(包适土蜂和意大利蜂):能传播花粉;蚯蚓:可疏松土壤,粪便能肥田;壁虎:食蚊蝇等害虫,全体可入药,有祛风、镇惊、攻毒的作用;青蛙:吸食害虫,全体可入药,可滋补退热;蛇(所有蛇类);食鼠类等害虫,全体可入药,有镇痛、止血、镇惊、止喘的效用;大蟾蜍:吸食害虫,其耳后分泌液入药,有解毒、止痛、强心作用。 农业害虫 发现有麦蚜、红蜘蛛、金针虫、蛴螬、吸浆虫等危害小麦;有玉米螟、钻心虫、蟋蟀等危害玉米;有蝗虫、谷蚜等危害谷糜;有豆荚螟、豆蚜等危害豆类;有棉蚜、棉铃虫、盲椿象、红铃虫、地老虎、蓟马、蝼蛄、小造桥虫等危害棉花。 林业害虫 华北蝼蛄(危害幼苗);蚱蝉、斑衣蝉(危害椿、杨等树);白星花潜金龟甲(危害杨树);梨眼天牛(危害梨树)、麻天牛、桑天牛(食杨树);光肩星天牛(食杨、柳);褐幽天牛(危害苹果树);桃红颈天牛(危害桃、李、梅树);核桃天牛(危害核桃树);臭椿眶象(危害臭椿树);霜天蛾(蚕食多种树木);天暮毛虫(危害杨、柳);粉白灯蛾、红腹灯蛾、红绿灯蛾(危害多种树木);槐尺蠖(危害中槐树);青刺蛾、黄刺蛾、桃蛀(危害石榴等树);血班小叶蝉、柿绵蚧、柿蒂虫(危害柿树);尺蠖、桃小食心虫(危害枣树)。 还有蚂蚁、蚊、蝇,这三种也属害虫。 其他昆虫 蚕(桑蚕、蓖麻蚕等):可缫丝作纺织原料;蝎子:可入药,药名全虫;簸箕虫:可入药,药名土元、土鳖;蜈蚣:可入药。 第四节 鱼类资源 本县渔业,1988年底,养殖总面积5388亩,养鱼350万尾,年产量达到460.77吨,总产值为276.46万元。适宜本县养殖的鱼有20余种。目前已养殖的鱼种有草鱼、花鲢鱼、白鲢鱼、鲫鱼、鲤鱼、带鱼、黄鳝鱼、鳅鱼等。此外还有甲鱼(俗名鳖)、螃蟹、对虾等水生动物。其中渭河、零河的鲤鱼及渭河、零河、戏河的甲鱼,是本县古老名特品种。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