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9-25 20:59:1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西汉至唐代,本县的行政长官称县令。宋代也称县令,或称知县。元称县尹,明清称知县。统领全县行政司法。辅职设县丞,管粮秣和赋税;县尉,掌军事;元朝去县尉,设典史,主薄,掌文书和户籍;元、明、清设典史,司监察和狱囚;教谕和训导,主持教育,襄理县事。 明代,衙役分设4班:民班、快班、皂班、捕班。6房,吏房掌官制和官规;户房管户籍和赋税;礼房司学务和礼俗;兵房主缉捕和马政;刑房管诉讼和牢狱;工房掌河道、水利和城建。 清沿明制。增设仓房,管储粮;库房,掌理银钱;承东房、屯粮房等。 明清两代,周至还设有巡检司2处,还有医学训科、阴阳训术、僧会司、道会司、课税局、乡约所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兴学校,裁教谕和训导,设劝学所主管教育。 汉代周至县以下设乡,乡设三老。乡辖亭,亭辖里。曹魏时乡设啬夫,乡辖里,里设里吏。隋代设族正,辖闾正,下设保,选保正1人。唐代设乡,乡有耆老;下辖里,设里正。全县17乡325社。宋代设乡,乡统里,县城内设衙前里正,管理街道。元代县下设村,村有里正,下辖社,选社长1人。明代设40里,每里110户,选里长1人。清代县下设保,保有保长,保下设牌,牌下设甲。 县令(县尹、知县)主持县政,审理诉讼、催缴赋税是其主要职责。办案中,私押、索贿、唆讼、卧票勒索等弊端时常发生。审理时,被告、原告、证人跪着回话,差役动辄恐吓殴打被告、原告,或者滥施各种酷刑。“打一场官司脱一层皮。”堂费、保金、传证、具结,费规繁杂。官绅豪富恶霸行贿可以免罪;穷苦百姓有理无钱,往往被屈打成招而判罪,真是: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甭进来。催征赋税时,挨门征讨,为完纳赋税,贫困人家拆房卖地者有之,倾家荡产者有之。如遇灾荒,百姓为逃活命,背井离乡,抛妻别子,目不忍睹。 周至县元代5任县尹,明代63任知县,清代91任知县,多无建树。明正德七年(1512)知县黄舜卿因贪赃而被罢官。明崇祯中,知县孙兆禄镇压农民起义被义军所杀。康熙四十三年(1704)知县赵士灼,因亏空库银和仓粮,被滞留追讨10余年,客死周至。清同治二年(1863)知县庆麟在镇压农民起义军中自杀。也有少数知县政绩较为突出。元县尹孙明道,到任后招抚流民,将荒地垦为良田,教习礼仪,办学设驿,周至渐兴。明代知县郑达,学识渊博,擅长书法,教农民烧砖瓦建房,凿渠灌溉,清廉正直,从政宽和,任职9年,始终如一。知县王节,疏凿12.5公里的广济渠,灌田40余顷;将100余头官牛,租赁给穷人耕田;引进并鼓励种植红花,使其成为周至著名特产。知县何起鸣,建立集贤书院,办案公平得当,后官至兵部尚书。清知县骆钟麟,推广农业技术,以李二曲为师,给士子按日授课,建学宫,修城墙,凿渠道,续修县志,多有创建。知县邹儒,创建对峰书院,重修县志,引种推广红薯,栽桑养蚕;到沿山一带推广放养柞蚕,获得丰收;在县署西建成织室5间,发展丝织业。并仗义与旗兵相争,阻其放马躟田,为周至争回耕地60余顷,将在周至为政时的诗文集《恒州偶记》自费刊行;又把身穿的缎衣,脱下赠给百岁老人李近仁。为清代著名知县。辅职中,唐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周至县尉,建双松署,栽植松、竹、蔷薇、荷花等;结识王质夫、陈鸿,写作名诗《长恨歌》、《观刈麦》。唐代任周至县尉的还有綦毋潜、耿、李商隐、薛能等诗人。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