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9-25 20:43:11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渭河防洪工程 民国及以前,渭河无固定堤防,常常泛滥成灾,冲毁大片良田,给沿河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关心人民疾苦,政府十分重视治渭防洪工作。
1954年4~5月国家投资15万元,修建梅家号防洪工程,修丁坝19座,砌石护岸413米,加高培厚防洪堤3930米。次年县政府组织民工,修西北村防洪工程,修磨盘坝1座,砌石护岸120米。
1957年12月至翌年3月,动员民工修郑村号防洪工程,修丁坝27座,砌石和沉捆护岸277米。1959年9月至1963年4月,民工修梁家滩防洪工程,修丁坝10座,砌石护岸241米,修防洪堤2800米。
1963年4月~1965年底,国家投资88万元,按基本建设修筑联兴、裕盛防洪工程,修丁坝133座,砌石护岸5365米,修防洪堤4415米。1966年2月国家投资基建款35万元,由周至、眉县协同修柳林、联庄防洪工程,修丁坝62座,防洪堤3700米。10月至翌年5月,国家投资8万元,按基建要求修柳林号防洪工程,砌石护岸3500米。次年国家投资45万元,修建防护工程,砌石护岸5000米。
经政府和人民10余年艰苦努力,治理了渭河重点险段。初步控制了渭水南泛,保护了河岸田园,但渭河防洪整体堤形尚未形成。为更有效抵御渭河洪水,1973年12月至翌年,平原17个公社民工,依照陕西省治理渭河的规划治导线,按20~4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全面进行治理,拉运石料12万立方米,砌石护岸13500米,修丁坝171座,筑堤1.7万米。1978年元月平原17个公社民工,又按防御“五四”型洪水标准全面进行治理,加高培厚河堤45513米,砌石护岸38958米,修丁坝747座,构成县内宏伟的近百里的渭河整体堤系。
之后,多年修筑加固,又在渭河堤防上分段建18座涵洞和9座抽水站,既引水浇灌,又保证堤系安全,形成完整的制洪长城,使沿河7乡(镇)23村人民财产和9.3万余亩耕地,免除了渭水危害。
黑河防洪工程 黑河平原段河长28.3公里,流经平原马召、楼观、辛家寨、司竹、富仁、终南、尚村7乡(镇)。黑河上游水源区多降暴雨,常发洪水,危害平川。如沙谷堆处的黑河、泥河、泸河3条河,河床纯系沙砾石,易冲刷倒岸,东西泛滥5公里,造成严重危害。又如史志记载,从西汉建始三年(前30)至民国21年(1932),黑河发生较大泛滥28次。清光绪二十四年(1893)8月,山洪暴发,黑河洪峰流量3620立方米/秒,淹没周至及户县沿河一带。
1950年国家投资12.33万元,组织民工在泸河西岸修防洪堤1975米,防御洪水西泛,保护耕地3万余亩。1958年2月至翌年12月,组织民工于泸河西六家庄、韩家号险工段,砌石护岸。4月组织焦镇、九峰、赤峪、司竹、高庙、渭滨等6公社民工,修建黑河、泥河马村汇流处的防洪抢险工程。1966年11月至翌年5月,动员平原17公社民工1.2万人,修南北段河堤27.18公里,移土方881.771万立方米,险段砌石护岸4.4公里。为防御洪水,保护和开垦耕地,将黑河、泸河归于泥河,腾滩地3000亩。
1975年11月至翌年4月,平原17个公社继续治理黑河南北段13.3公里河道,拓深河槽,加固堤防,提高防洪能力。1979年11月至翌年5月,黑河东西段高旺号至田峪河口间河道两岸,修河堤8.7公里,砌石4.9公里,拓宽河槽350米,并栽植芭茅、沙打旺、紫穗槐等,建防护林巩固堤防。1981年12月至翌年2月,富仁、终南两公社组织民工,续修田峪河口至黑河桥东堤5.4公里,砌石护岸4.9公里,使黑河中、下游系统治理23公里多,尚村公社又在治渭同时,将黑河入渭口治理1公里多。余3公里多未治理。黑河防洪堤系虽未贯通,但洪水危害已基本控制。
治理小河流 1950年3月治理甘峪河。1952年冬治理赤峪河、就峪河。次年春,治理耿峪河、白马河、大曲河。
1954年治理县沙河。次年2~5月治理阳化河、干干河、仰天河。1957年春治理狼坝河。50年代全县人民先后对12条小河道裁弯取直,疏通河道,深挖河槽,培厚加固堤岸,动用民工35万余人次,投资28万余元,移土方126.7万立方米,砌石3.2万立方米,修堤110公里,使沿河15万亩耕地免除了水患。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