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水土流失状况,按面积土壤浸蚀程度分为五个类型区。 长安县水土流失面积及土壤浸蚀程度表
┏━━━━━━━━┳━━━━━━━━┳━━━━━━━━━┳━━━━━━━━━━━┳━━━━━━━━┓
┃ ┃ 土地面积 ┃ 水土流失面积 ┃ 浸蚀模数 ┃ 流失程度 ┃
┃ 类型区 ┃ ┃ ┃ ┃ ┃
┃ ┃ (平方公里) ┃ (平方公里) ┃ (吨/平方公里·年) ┃ 分 级 ┃
┣━━━━━━━━╋━━━━━━━━╋━━━━━━━━━╋━━━━━━━━━━━╋━━━━━━━━┫
┃ 全县 ┃ 1583 ┃ 1124 ┃ 1115 ┃ 中度流失区 ┃
┣━━━━━━━━╋━━━━━━━━╋━━━━━━━━━╋━━━━━━━━━━━╋━━━━━━━━┫
┃ 西部平原区 ┃ 407.5 ┃ ┃ 186 ┃ 基本不流失区 ┃
┣━━━━━━━━╋━━━━━━━━╋━━━━━━━━━╋━━━━━━━━━━━╋━━━━━━━━┫
┃ 东部川原区 ┃ 344.91 ┃ 344.91 ┃ 1294 ┃ 中度流失区 ┃
┣━━━━━━━━╋━━━━━━━━╋━━━━━━━━━╋━━━━━━━━━━━╋━━━━━━━━┫
┃ 沿山洪积扇区 ┃ 75.25 ┃ 75.25 ┃ 3489 ┃ 次强度流失区 ┃
┣━━━━━━━━╋━━━━━━━━╋━━━━━━━━━╋━━━━━━━━━━━╋━━━━━━━━┫
┃ 秦岭低浅山区 ┃ 250.15 ┃ 250.15 ┃ 2251 ┃ 中度流失区 ┃
┣━━━━━━━━╋━━━━━━━━╋━━━━━━━━━╋━━━━━━━━━━━╋━━━━━━━━┫
┃ 秦岭中深山区 ┃ 505.19 ┃ 453.69 ┃ 838 ┃ 轻度流失区 ┃
┗━━━━━━━━┻━━━━━━━━┻━━━━━━━━━┻━━━━━━━━━━━┻━━━━━━━━┛
各类型区水土流失特征 按上表所分5个类型区,分别记述如下: 西部平原区 60年代加固了沣河大堤,70年代在滈河中游陆续修筑堤防工程,对减轻洪水造成的水土流失起了很大作用。除沿河两岸河水冲刷滩地,雨季地表泛浆进入河道,产生一些流失外,水土基本不流失。 东部川原区 中度流失区。河川区主要是过境洪水掏刷河岸,冲刷耕地。台原区主要是活跃的水蚀和重力浸蚀,每年平均缩小耕地30亩。 沿山洪积扇区 次强度流失区。一是自产径流在坡地上造成面蚀和沟蚀。一是过境河水冲蚀。西部沿山和王莽一带主要是冲蚀,东部是两种浸蚀类型俱备,均较活跃,是长安水土流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秦岭低浅山区 中度流失区。山大沟深土层薄,雨量多强度大,长期的滥伐,植被破坏,易发山洪,造成水土流失,有时产生泥石流,但规模一般较小。流失程度:中部(太乙-王庄)最重,东部(王莽以东)中等,西部较轻。浅山荒地、二荒地78.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年流失土壤厚度5.4毫米。 秦岭中深山区 轻度流失区。主要是暴雨、大雨时,荒山、沟坡面蚀和细沟浸蚀。其次是光山头、麦秸磊顶部的风蚀。 水土流失危害 (1)北部、东部黄土原面径流下泄时,造成沟壑、沟头上溯、沟身扩张,逐渐分割黄土台原,使原坡地表破碎,耕地减少。县内炮里、少陵、神禾三原,遭受到237条沟壑浸蚀,浸蚀长度103.18公里,原坡地带沟壑密度达到0.84公里/平方公里。(2)酿成水灾,冲毁良田,破坏耕地。1982~1984年,洪水冲毁沿河农田5800亩,年平均1966亩。淹没耕地13.25万亩。(3)表土流失,肥力降低。全县土壤年平均流失189.1万吨,其中山外88.7万吨,山区100.4万吨。根据土壤养分平均含量计算,合计损失有机质3.98万吨,全氮2405.2吨,碱解氮184.72吨,速效磷34.7吨,氮磷损失折合硫酸铵12946.6吨,过磷酸钙283.3吨。(4)库塘淤积,工程效益降低。据1984年调查,全县45座小型水库和陂塘总库容3536万立方米,淤积泥沙240万立方米,占库容的6.7%,直接损失240万元,480万个工日。(5)植被破坏,导致生态失调,不同程度的加剧了灾害性气候的形成。(6)原边滑坡、崩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