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
|
|
2011-9-15 23:11:1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自民国初年剪辫子以后,乡间男子多留“短刷刷”,四边剃光,长发留于脑后,但不得超过脖项。后改剃光头,俗称“光葫芦”。姑娘留一根长辫子,垂于脑后,辫根及辫稍用红头绳结扎。婚后即梳作“荆钗头”,呈马鞍形,翘于头顶,前边梳“莲花鬓”。行动时,鬓发上下摇曳,煞是好看。后改成“麻花头”,整撮长发分两批拧作麻花状,中间使一片簪,将头发绕于片簪两端,呈园盘形,前边梳“刘海”。特别是新婚少妇,头发茂密,梳成“麻花头”,风韵倍增。解放后,姑娘们多留双帽辫,发辫分成两批,编结成两条大辫子。婚后,有的剪成齐头短发,俗称。“时髦头”。年龄稍大的留“罐罐头”,将头发缠于脑后,呈园疙瘩状,用丝络罩住。青年男子则留青年头、中分头、偏分头、一边倒、小平头、大包头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讲究仪表美,发型种类也不断变化翻新。城镇女子多烫发,长短不一,形状有别,根据各人脸型选择发型,显得蓬松自然,给人以美感。农村青年妇女多剪青年头,也有烫发的,老年妇女仍梳“罐罐头”。青年男子中,有留长头发、长鬓毛的,乍看与女子区别不大。这种发型,多是从外国电影上学来的。社会上有些人特别是年岁大的人看不惯,常遭非议。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