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9-15 21:47:5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古时,户县境内遍布河流小溪,明清时期曾流传有“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脚不干”的说法。但那时全县主要桥梁却只有四座,一为秦渡镇沣河上的广济桥。此桥为唐天宝年间太监卢广协助修建,后被冲毁,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王九皋以俸银50两为倡导,向民募集,又修建起木柱百孔桥。桥高3丈,宽2丈,长约一里,命名为“三秦广济桥”。后屡毁屡建,今尚存石板小桥,勉强能通过一辆架子车。再是,县城西关外涝河上的太史桥,又称西桥,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邑人王九思创建,后几次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重修后即今存之石条所砌10孔桥,高1丈6尺,宽2丈6尺6寸,长24丈。建国后,1976年治理涝河改道,此桥弃用,但桥体犹存。三是县北涝店桥,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邑庠生刘芝募修,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桥为土木石结构,往来通行大车,1965年整修涝河,新桥建成,此桥被拆除。四是兆丰桥,为明清年代县东车辆来往县城必过之桥,今已湮废无存。历史上,这几座桥梁曾是户县东西交通要冲。民国时期,修建有木家庄涝河木桥,及南焦羊、侯家庙、北庞村等石洞桥。 建国后,随着生产和交通事业的发展,1952年,县上对原有旧桥进行了维修。1954年于新河上始建野口村生产桥和兆伦南桥,均为3孔石拱型。到1983年,全县建成各类道路桥梁115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6年间,共建桥梁45座,平均每年建7.5座,比前24年平均每年建桥2.9座增加一倍多。桥梁中最长的辛栗村涝河桥110米,最短的侯家庙桥5.5米,共计桥梁总长3,948.5米,建成涵洞498个,达到路路桥涵通。这些桥涵建设,有国家投资,也有地方投资。西(安)宝(鸡)路,跨越户县境内的新河、涝河、甘河修桥3座,其中涝河桥和甘河桥,省上分别拨款404,153元和132,226元。县社桥涵,全为国家供给材料,社队投工的民办公助办法修建。生产路桥涵,为社队自筹资金建设。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