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9-13 21:46:3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蓝田传统的蓄水工程为陂塘,俗称涝池,在原和岭区几乎村村皆有,多数用于牲畜用水和淘洗。人工修建陂塘灌溉农田始于50年代后期,1969~1978年山岭川道地区陂塘发展较快,1989年末,全县有陂塘220座,灌溉面积5800亩。1958年开始,依照“以蓄为主,蓄池结合,兴利除害”的方针,修建杨坡头、里峪湾、伍家嘴、聚庆、齐沟等5座水库。1969~1975年,建成水库41座。1978年,根据中央制定的统一标准,对水库定型登记,库容小、不符合标准的水库列入陂塘。1989年末全县水库28座,总库容2749万立方米。 一 汤峪水库 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汤峪镇塘子街以上的600米的峪口。1969年10月28日开工,1975年7月竣工,控制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灌溉汤峪、史家寨、焦岱3个乡(镇)、39个村、176个村民小组43290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39033亩,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自流灌溉38490亩、喷灌1790亩、抽灌3000亩。干支渠上渠库结合,“长藤结瓜”,建有高堡、真武庙2座抽水站和杜家沟、骆驼岭、麻雀寺沟3座小(二)型水库,10座蓄水池。工程由县水利综合站设计,西北农学院教改队、省水利设计院帮助。枢纽工程:大坝为斜墙土石坝,坝高39.47米,顶宽4.6米,顶长190米,最高蓄水位746.5米。输水洞位于大坝右岸,比降1/100,长140米。设计流量5.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15.8立方米每秒。引水形式放水塔,塔内设工作闸、检修闸,配30吨和20吨启闭机各一台。最大输水量29.2立方米每秒。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侧槽式溢洪道,溢流堰为曲形真空堰,堰长70米,底宽10米,进口高程745.0米,堰顶高程747.00米。1982年11月1日“三查三定”主要建筑物4级,1950年设计,500年校核,设计流量333.05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478立方米每秒。1973~1990年几乎年年溢洪,最大溢流量85立方米每秒,出现于1980年10月2日15时。渠道有总干、干渠1条,8.3公里长,全部衬砌;支渠7条,35.77公里长,衬砌15公里;斗渠68公里,衬砌19公里。渠道建筑物达300多座,其中隧洞4处。渠首设计引水、实际引水流量5立方米每秒,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0.6。渠道绿化累计长度38公里。1程总投资337.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3.9万元,乡村自筹33.3万元),投工465.5万个工日,完成土方79.26万立方米,石方59.87万立方米,浇铸混凝土1.56万立方米。水库淹耕地315亩,移民255人。1974年9月成立汤峪水库灌溉管理处,隶属县水电局管理。水库管理实行专管和群众管理相结合。专管组织,实行管理处、站(4站:东支渠管理站、汤峪川管理站、八里原管理站、喷灌管理站)、斗(一村一斗,39个斗)三级管理。管理处设办公室、工程灌溉组、库管组。群管有灌区代表大会、灌区管理委员会、“三护队员”(护渠、护水、护树),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届,1976~1984年召开9届,建有灌溉管理、计划用水、财务包干、工程管理、试验、观测等制度。1979年对乡村专管职工实行工资制,1980年计划用水实行“水权集中、统一管理、分水到站、配水到村、按量计费”的供水制度。1972年始拦洪蓄水,年供水量最高870万立方米,少则18万立方米(1986年),灌溉面积最高4.8万亩(次)。1990年灌区平均粮食亩产432.5公斤,比1976年的182.5公斤增长了1.37倍。利用库区水土资源,发展养鱼、种粮、种菜、育林、开展农副业生产,1972~1989年库区植树造林700多亩,捕捞成鱼199吨,年捕捞成鱼3750公斤~4.7万公斤。1985年5月10日初步建成汤泉湖旅游区,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汤峪水库在灌溉管理、工程配套挖潜、渔业生产等方面做出成绩,受到渭南地区、西安市和县水电局表彰奖励。1979年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1985年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水库大水面养鱼亩产超25公斤生产先进单位。 二 鹿原水库 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巩村、孟村、安村三乡交界处张郗河村。1969年11月动工修建,到1972年3月基本竣工。控制流域面积53.5平方公里,主河常流量221.9立方分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517万立方米,灌溉巩村、孟村、安村3乡33个村的2.83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55万亩,均是抽水灌溉。大坝南侧建南抽水站,主灌巩村乡农田,北侧建有北抽水站,主灌孟村、安村乡农田。 工程由县水利综合站设计施工。枢纽工程: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25.3米,坝顶长220米,顶宽6米,坝顶高程627.3米,安全超高1.45米。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弧形实用堰,堰长24米,溢洪道为侧槽式,槽宽10米,总长310米,最大泄洪能力96.8立方米每秒,建库以来未溢洪。工程设计4级建筑物,考虑下游有4座水库、国防仓库、高桥居民区、纺织城,提为3级。洪水设计50年,相应洪峰126立方米每秒;校核洪水500年一遇,相应洪峰208立方米每秒。放水设施为双排斜卧管涵洞,位于大坝右侧,设计流量1.6立方米每秒。大坝下游设退水、分水闸各1座,轻型薄壳渡槽1座,300米引水渠,分别向南北二站供水。工程总投资142.5万元(蕻中国家补助115.5万元),投工81.2万个工日,完成土石41.1万立方米,水库淹没耕地979亩,移民323人。 南抽水站 水库大坝以下90米左侧,为巩村干渠供水。安装12SH—9水泵1台、14SH—9A水泵2台,配JS138—4型300千瓦电动机2台,总装机容量900千瓦。启动方式全压直接启动。净扬程64.88沭,流量0.76立方米每秒。 北抽水站 位于水库大坝以下300米右侧,为孟村、安村干渠供水,设施灌溉面积0.88万亩。装14SH—6水泵2台,配BDK—680KW/6KV高压电机2台,总装机容量1360千瓦,全压直接启动。 1974年9月18日成立鹿原水库灌溉管理处,同年12月5日改名鹿原水库电灌管理处。隶属县水电局管理。 水库年平均入库水量517万立方米,出库水量443万立方米,最高蓄水位622.00米(1979年10月29日)。1978年始抽水灌溉,1981年灌溉秋田8600亩,1982年后未开机灌溉。 三 白马河水库 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李后乡白马河下游杨坡头村北。前身是杨坡头水库(也称五一水库),建于1958年,1962年秋季,大坝毁于洪水,1969年10月15日重修白马河水库。1974年4月竣工。控制流域面积13平方公里,灌溉李后乡9个村,38个组的1.10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0.58万亩。[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