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地处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属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翼南部的一个大型新生带断陷盆地,也是汾、渭断陷盆地的西南端。境内存在着发生中强地震的历史背景,特别是秦岭北麓的三条大的褶皱构造和断裂:一是辋峪口——流峪口——厚镇断层;二是汤峪口——岱峪断层和库峪口——何家山口断层;三是骊山南侧的下韩——大嘴坡断层。这些断层延伸远,规模大,皆为长期活动性断裂,形成了蓝田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工作报告》载:蓝田位于“西安——运城——灵宝6~6级地震危险区”,地震裂度为8度。据史料记载,从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到1989年,蓝田共发生地震20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3次。造成山崩地陷,房屋倒塌,危害甚重。仅建国后的40年间,又先后发生了两次地震,虽未形成重大灾害,但证明本县处于地震危险区。现将本县的主要地震记述如下: 西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秋地震。 建昭四年(前35),蓝田发生5级地震,震中北纬34°4′,东经109°,裂度6~7,地陷,沙石涌灞水。 晋太康元年(280)地震。 太康七年(286)八月地震。 隋仁寿二年(602)四月二十九日地震。 唐开元十七年(729)四月,地震,大风震电,蓝田山摧百余步。 大历六年(771)四月,蓝田地大震,西原地陷。 乾符六年(879)二月,地大震,有声如雷,蓝田山裂出水,震级4.75级,裂度6度。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月,地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二月二十三日(1556.1.23),深夜地大震,震中华县,北纬34°5′,东经107°7′,震级8级,裂度9度,蓝田房廨倾倒,压死男女无数。其余震至次年正月止。4月又震一次。 明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蓝田地震,震中北纬34°2′,东经109°3′,震级5级,裂度6度。 隆庆四年(1570)六月,蓝田地震,雨雹,河溢地陷。 万历二十七年(1599)七月,蓝田地震,大雨如注,昼夜10日,土窑皆陷。 清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二十日,亥时(21~23时)地震。 清光绪四年(1878)夏六月十三日,寅时(3~5时)地震,大水平地深三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一月初七日7时地震。 民国8年(1919)十一月初七日下午7时地震。 民国27年(1938)地震,华胥地陷出水,县城有震感。 1973年2月5日零时54分40秒地震,华胥地裂2度。 1976年9月27日9时50分地震,震级1~2级,辋川有震感。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