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自古是军事通道,相应有不少军事工事的设施。周朝在骊山最高峰筑有传递军事情报的烽火台。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三月,大将军徐达攻占同州,进师奉元路(关中东部),时元朝末年兵乱,平章张翼因临潼县城毁坏,在县城西南二华里许筑山寨据守,后闻太祖大兵至,弃寨而下,里人武宗原率领部下归降明朝。 三国时期,蜀魏争夺关中,诸葛亮驻军岐山五丈原一带,曹操屯兵临潼、渭南之渭水两岸。传说今行者乡东营、西营及苍头等均为曹操的营寨遗址。 古代军事防御多依天然险阻,或筑城寨设防。在平原,于人口众多聚居之处设城、堡寨等以防御。临潼除天然地形防御之外,城、堡寨亦不少。最大的城为临潼县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明洪武初重建。城围4里许,高2丈7尺,上阔1丈7尺,址阔2丈5尺,雉堞1200有奇,城池深阔不等。设有4门,上筑城楼,并设角楼以为守望。其他各镇均有,筑城大者4门(如关山镇),小者2 门,亦有城楼以为防守。各村为了避兵防守,均筑城以为堡、寨。清末民初时,全县共计1300多个。现仍保留不少堡、寨地名。如鸿门堡、姚家堡、傅家堡、张家堡……及马军寨、何寨、昌家寨、穆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安定,兵乱不兴,城镇村堡因人口增多和繁荣而扩大,原县、镇城墙及堡寨围墙已逐渐拆除,其原来的防卫作用也因之消失。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