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 明王朝的建立,使中国又开始向前发展,明太祖洪武初年,采取了“恢复生产、扶植工商、简约税款”的政策,使人口大增,根据明代里、甲制度,每里户为110 户,本县52里计5720户,每户以5人计,约为2.86万人。到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 已增长到61204人。明之中叶,土地兼并,赋役日趋严重天灾人祸相继而至。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陕民逃往河南就食者达万户以上。据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陕西侨居豫、鄂两省的流民23.5万人,73.9万人。明世宗嘉定三十四年(1555) 华州地震(据秦大可著《地震记》)陕西人口耗减有籍可考者83万有余。本县处于重灾区,死亡3万余口,占人口40%,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人口稍增,有52920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又降为42679人。至明末,关中连遭饥荒,暴发了李自成等农民革命战争又带来了人口下降。 正当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统治时,满族贵族伺机入关,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清朝,清初削藩,奖励垦荒,使严重的土地关系缓和,促进了国内民族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人口的繁衍。清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至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1783)七十年间里,陕西人口上升到826万人。清仁宗嘉庆十七年(1812)突破了千万关。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超过了1200万口。这时本县人口已有23.4万余人,达到封建社会人口的顶峰。清代后期,政治腐败,战祸四起,经济凋敝,民不聊生。1840年暴发了鸦片战争,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清穆宗同治元年至八年(1862~1869)的关中回民起义,死亡人口达30余万。本县的零口、北田、任留、油槐、行者等地均有回民大村据点。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家破人亡者数以万计。清德宗光绪三年至二十一年(1876~1895),关中连年大旱,饥民饿死之状,惨不忍睹,全县人口减至31756户,138528人。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京,两宫避难西安,不顾关中人民连遭三年大旱,饿莩遍野的疾苦,祸及本县,勅令陕西巡抚日夜赶修“零口行台”,全县百姓怨声载道,至清傅仪宣统年间(1909~1911),全省人口下降33.3%,本县按当时保甲计为12万人。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