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本县发生的冻灾有: 秦王政九年(前238),陕西夏四月大寒,关内民有冻死者。 汉武帝元光四年(前131),本县夏四月陨霜杀草。 元鼎二年(前115),本县二月大雨雪,据清乾隆《临潼县志》载:平地厚五尺余(恐有误)。 元封二年(前109),关中大寒,雪深五尺,野鸟兽皆冻死,牛马蜷缩如猥,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 北魏孝文帝太和三年(479),关中七月,雍州大霜,禾豆尽死。 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关中,八月乙亥,雍、夏、汾州暴风陨霜。 景明四年(503),关中,三月任戌,雍州陨霜杀桑麦。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本县正月乙未日,大雨雪数尺,雪上黄黑如尘。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九月,京兆府大雪杀苗稼。 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临潼四月,雪霜。 英宗天顺三年(1459),初秋早霜,禾稼伤损,租税无征。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1661),本县五月,大雨,雹。 圣祖康熙元年(1662),冬,临潼河冻可行车马。 康熙二十七年(1688),临潼三月二十七日,霜杀麦。 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临潼三月初二日,初三日,雪后大寒,又落浓霜,麦苗受损严重。 乾隆三十六年(1771),临潼二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霜杀麦。 宣宗道光十六年(1836),临潼霜灾。 民国十八年(1929),临潼冬春之交,大雪六 次,积厚盈尺,气候极寒,百年未见。 二十年(1931),冬,陕西大雪数日,山封谷冻,朔风凛烈,坠指裂肤,灾民沟壑余生,短褐不完,饥肠痛裂,若不急筹拯救,则此一省孑遗,终与严冬俱尽。 二十一年(1932),陕西,3月中、下旬狂风黑霜,几乎遍及全省,冬种禾苗,俱行枯萎,夏收失望,粮价飞涨,人人惶恐,流亡复多。 二十二年(1933),临潼3月13日、14日、15日,连降黑霜,麦苗枯萎。5月1日忽降黑霜,相继大风,残余麦苗,尽行柱干。 三十一年(1942),关中骤降黑霜,伤及田禾。 三十二年(1943),清明节后,临潼大雪终日,气候突变,檐溜续冰,经夜不消,天放晴后,又降严霜,以致禾苗受损,遽呈黄萎之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8年,洛川以南,渭河以北,3月27日至28日普遍降温,温度降至-3~-8℃,使返青和拔节麦苗遭受严重冻害。 1962年,3月24日,本县气温下降到-4.1℃,4月3日下降到-4.6℃。 1975年,3月中、下旬和4月上、中旬,本县出现多日霜冻,地面温度均在零度以下。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