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8-30 18:05:4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域内有西安市主干道16条(不含270米未央路、150米环城北路(东段)和钟楼、北门、西门3个盘道),长30.5公里,分别占西安市61条主干道的26.23%和长112公里的27.2%。 北大街和北门盘道 北大街地处唐长安皇城安上门大街北段,明代形成大街。清顺治6年(1649),西安城内修筑满城,满城的西墙南起钟楼,北至北门,北大街在满城西墙外侧,为间断条石路面。辛亥革命后,满城西墙拆除,街道拓宽。民国25年(1936),修成石子路,全长1940米。民国16年(1927)拆除条石修为三合土路面。民国24年(1935)改建为碎石道路。民国33年(1944)翻建为泥结碎石道路,路宽25米,其中,车行道宽14米,人行道宽2~6米。建国后1953年,改为混凝土路面,车行道宽14.5米。1983年,北段拓宽,辟出5~7米慢车道。1986年,在混凝土路面上经翻建加铺沥青。 明代以来,北门(洞)为进出西安城垣的必经之道,路面狭窄,车辆行人通行不畅。1954年,在北门城楼两侧各辟砖拱城洞2孔,每洞跨度7米,新建成“U”字形盘道,全长688米,路基宽18米,其中,车行道铺碎石,宽14米,人行道各宽3米。1959年改建为混凝土路面。1981年和1986年,北门盘道城外段和城内段,先后随北关正街铁路跨线桥改建和北大街翻建,路面加铺沥青。 北关正街 该街是北关地区的干道和城市的北出入口。南起北门口,北至未央路。始建于明末,全长856米,民国36年(1947),北关正街土路面改建为泥结碎石和煤渣路面,路宽17~20米,车行道宽10米。建国后1953年,车行道增宽至12米,并将自强路以南段改建为混凝土试验路,以北段改建为泥结碎石路,1963年路面加铺沥青。西安咸阳机场和草滩渭河大桥建成后,北关正街成为西安市南北中轴线和北大门的主要出入口,交通拥挤。1993年4月开始拓宽、改建,12月建成通车,路宽50米。 莲湖路 东接西五路,西至西护城河玉祥门桥,全长2200米,呈东西向,以莲湖公园在该街命名。该路在明清时期的王家巷、小莲花池和莲寿坊三条弯曲土路及1928年命名的玉祥路的基础上于1959年打通、拓宽形成,路宽50米,三块板路型,快车道18米,混凝土路面,慢车道各宽5米,隔车带各宽2.5米。是西安城内东西第二条动脉主干线。 大庆路 原名大同路,东起护城河玉祥门桥,西至西户铁路,全长5577米,呈东西向。1952年,改称新市区西站大街,1957年改名阿房路,1966年起,以“工业学大庆”改用现名。 该路是在国家经济恢复时期,为配合建设新市区(即西郊工业区),于1950年新修的道路,当时西至枣园东路,路宽50米,土路。1953年,改建为二块板路型的碎石路面,车行道各宽14米。1955年,由枣园东路延伸至西户铁路,其中,枣园东路至汉城北路段为二块板路型的碎石路,路中设宽13米的隔车绿带、车行道各宽8米;汉城北路至西户铁路段,仅辟规划中心线以南20米宽道路。1956~1959年,按城市规划扩建护城河玉祥门桥至枣园东路段,路中设45米的防护林带,路宽100米,路面结构为混凝土,分南北路。其中,南路为城市道路,路宽30米,三块板路型,快车道宽12米,慢车道宽3.5米,隔车带宽1.5米;北路为厂区道路,路宽25米,一块板路型,车行道宽12米,并将枣园东路至西户铁路段大部分铺为混凝土路面,余下长178.5米路段作为碎石路面。1986年,将全路铺装为混凝土路面,护城河、玉祥门桥至枣园东路段的南北路改为城市道路的上、下车道,并取消南路内侧隔车带,调作二块板路型。该路是西安最长、最宽的通衢大街,东段、中段的街中林带,成为居民休憩健身的街心公园。 枣园东路 东南接大庆路,西北至汉城北路。长1060米,宽15米,呈东南—西北向,沥青路面。清代是西去咸阳的大道,称“官路”。民国时期属西(安)兰(州)公路一段。1981年以有枣园村按方位命名。 枣园西路 东起汉城北路,西至西户铁路与三桥路相接,长1795米,宽15米,沥青路面。(见枣园东路) 西大街和西门盘道 西大街东起钟楼盘道(1934年前接钟楼西门洞)、西至西门盘道(1953年前,连西城门洞)、全长2088米,均宽25米。始建于明代,呈东西向,以位于钟楼以西而得名。该街位于唐长安第四横街(亦称景风门、顺义门大街)位置上。金称子城厢正街,中段又称指挥街。元代,东段称指挥东街、西段称指挥西街。明清时,西段称西门大街,东段称钟楼西大街。民国时,统称西大街。民国25年(1936),拆除长期铺筑的间断条石,改建为路宽20米的碎石路面,车行道约宽10米。1953年建为水泥路。1966年至1972年,曾名反帝路。 西门盘道始建于1953年。明代以来,西门长期为西大街连接西关正街的必经城门。鉴于门洞狭窄,1953年在西门城楼两侧各开挖宽30米的缺口,建成周长584米,宽30米,车行道宽14米的碎石路面椭圆形盘道,称西门盘道。1958年,采用人工拌合法将西门盘道改铺为西安最早的一条沥青路。1987年,以两侧缺口各修城墙洞3孔,拓宽西门盘道,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其中,机动车行道宽21米。 西关正街 东接西门盘道(1953年前接西门城洞),西连丰镐东路,全长1183米。1966年至1972年曾名抗美路。民国时期此街系宽20米的碎石路面,车行道宽10米,人行道各宽5米,为通往西关机场的必经干道。1958年,改建为宽25米的粗粒料沥青路面,车行道宽12.5米。1972年,路面加铺细粒料沥青,1988年再对路面进行改造翻建。 丰镐东路 东起西关正街,西至土门沣惠渠,长1830米,宽50米,沥青路面。建于1956年,以有西周丰镐遗址命名。1966年至1972年间,曾名抗美路,1981年分段命名。 丰镐西路 东起沣惠南路,西至汉城南路,长1600米,宽50米,沥青路面。建于1955年,以西周丰镐遗址得名。1965年铺装沥青路面。1966~1972年曾称抗美路,1981年分段命名。 环城北路(西段) 东起北门盘道,西至星火路立交桥,1960年拓建。长2071米,宽20.5米,沥青路面。 环城西路(南段) 位于西门什字南侧,南起太白路北端,北至西关正街。长920米,宽42米,沥青路面。拓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原名南火巷。1953年拓宽命名为环城西路,1960年分段命名。 环城西路(北段) 位于西门外什字北侧,南起西关正街,北至星火路立交桥。长1919米,宽36米,水泥路面。1951年开拓,命名环城西路,1960年分段命名。 星火路 位于西北郊,南起星火路立交桥,北至朱宏路。长1847米,宽24米,沥青路面。1950年拓建,初名太平路,1967年改为星火路。 丰庆路 位于西南郊,东起太白路北口,西至劳动南路。长1230米,宽40米,沥青路面。1950年形成,1981年以庆丰收之意命名,1986年拓宽扩建。 红光路 东起丰镐西路,西至焦化厂铁路专线,接西马公路,为去周至、户县通道。长1625米,宽30米,沥青路面。1958年拓建,1971年命名。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