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8-30 17:12:4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在现境,周初即有水运。《诗经·大雅·大明》已有“亲迎于渭,造舟为梁”的记载。春秋时期,渭河水运有了发展。《左传》“秦输粟于晋,自雍(秦都)及绛(晋都)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的记载,进一步证明早在公元前6世纪现辖境内的渭河即有水运过境。秦统一六国后,渭河下游一直是一条重要的水上运输线。西汉时,高祖在渭河沿岸和长安附近设立了许多仓库,主要接纳从关东运来的粮食,每年约100万石左右。汉武帝时,漕渠凿成通航后,渭河航运逐渐萧条。唐末,京都东迁,漕渠日渐湮没,渭河航运再次复苏。清末民初,渭河航运已达鼎盛时期。上行以盐、铁、煤炭和京货为主;下行以木材、毛皮、药材、棉花为最。每年盛水时期,商船昼夜穿梭,舟楫灯火通明,东到东滩(今柳树林),西接西滩(今东兴隆),南临九龙渠(今幸福渠),规模宏大的草滩水旱码头,到处一派繁荣景象。除了山西的盐、炭、碱、铁外,河南、河北、山东及黄河下游各地的货物也在此登陆。还有从海外运来的美孚油、亚西亚油等“洋货”也在此上岸批发销售。货船日流量少则几十艘,多则100余艘。每当载重量约40~50吨的盐炭货船到岸时,装卸的车马密集,人力车数以百计,日夜装卸,货堆如山。 位于现草滩镇农具厂周围的上码头,占地约10公顷左右。今贾家滩村北的下码头为堆放盐、碱的专用码头。另外还有专门用以装卸百货、接送旅客、摆渡南北往来车马停靠的码头。古镇草滩,也以地处渭河航运码头南堍的地理优势而享誉一时。每逢集日,车水马龙,人群熙攘,日流量达数万人。 1935年1月,陇海铁路通车后,渭河航运日渐衰败停航。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