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年以前,现域已有人类繁衍生息。但长期以来,今未央区辖境,由于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休、建置多变等原因,其人口增减变化仅零星见诸史籍。 据《汉书》记载,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长安城及其郊区“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历史学家武伯纶认为此数字偏低,“每户以五口算,当在40万以上,若将皇族、士兵及其他人员计算在内,当在50万左右”(《西安历史述略》第104页)。时,长安城内商贸市场“人不得顾,马不得旋”(班固《两都赋》)。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赤眉军焚烧长安宫室、市里,长安城一片火海,死者数十万人。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及其后的李傕、郭汜争权,战乱中长安宫室尽为废墟,官民死伤枕藉。汉献帝东归时,“长安城空四十余日”(《资治通鉴》卷六十一)。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卫觊下令用官卖食盐之利,购置耕牛、犁具,发给逃亡外地返回的百姓,鼓励其开荒种地,重建家园。原来流入外地的百姓,纷纷扶老携幼,返回家园。 西晋到隋初的300余年间,随着各个封建割据政权的兴起与覆没,长安城人口也经历了多次纷繁的演变: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刘曜兵败长安,掠走长安仕女8万余人;建兴元年(公元313年),西晋愍帝登基时,“长安城中,户不盈百,蒿棘成林”(《资治通鉴》卷八十八);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汉军包围长安,城中无粮,城内军民,死亡过半;前秦建元六年(公元370年),苻坚灭燕,迁燕百官和鲜卑族4万余户入长安;前秦太初元年(公元386年),新燕王慕容凯迎合鲜卑人皆思故土心理,率40余万人弃长安而去。“鲜卑既东,长安空虚”(《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六)。 隋唐时期,现境为皇家苑囿(禁苑、上林苑),不许百姓居住。 北宋定都开封,原长安禁苑废置,域内又有百姓居住。境内村落大部形成于明、清两个朝代。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现境所含三桥、杨善、叶马、午门、白花、五龙、北辰诸仓廒以及马厂计有8580户、53043人(《长安新志》初稿)。 民国十八年(1929年),遭受特大饥荒,死亡、外逃人口约1/5。 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后,沦陷区难民大批逃亡西安。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始,境内人口突增。至1949年底,增至8.9万人。 西安解放后域内人口迅猛增加。1957年开始提倡计划生育。1961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人口下降。1963年国民经济恢复,人口开始回升。“文化大革命”初期,人口持续增长。1971年,国家重提计划生育,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人口增长势头逐步得到控制。至1993年底,全区人口增至338144人,较1949年增长2.8倍。人口自然增长率10.81‰,较1949年减少27.99个千分点。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