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圣鸟迹书碑
仓圣鸟迹书碑,清乾隆十九年(1754)立,知县梁善长摹。碑高1.42米,宽62厘米,上圆下方,通体完整,正面黑光发亮。碑文28字,竖列三行,为仓颉所造之字,《谆化阁贴》将《仓圣鸟迹》注为:“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仓颉(约公元前4200年左右K)今白水县城东洛河东岸史官镇人,生平无可考。清人辑《世本·作篇》中说他是黄帝的“右史”,世谓仓颉为中国文字的创造者,称之“仓圣”。
仓颉据说长相奇特,《论衡·骨头相》中说“仓颉四目”,所以他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心机。仓颉看见鸟兽蹄爪的印痕,便悟出世间文理的相别异,于是灵感涌动,创造了文字。这种文字叫“鸟迹书”。现存于白水县仓圣庙的鸟迹书碑上,刻有28个字母,实际上是一种象形性的文字符号。造字是一件太伟大、太奇妙、太崇高的神圣工作,在当时的人类社会引起巨大震动。《淮南子·本经训》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降粮食),鬼夜哭。”人们用这种想象的情景,表达自己对仓颉巨大功绩的称颂、感激与崇拜。
汉字,并非仓颉一人创造,在他之前与同时,已有别人创造的零星的简单的图形笔画,他予以收集、整理、加工、提高,加上自己的创造,集大成为众多的汉字。《荀子·解蔽》中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仓颉创造整理出大批汉字,这是划时代的创举。它结束了原始人结绳记事的历史,将人类文明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仓圣造字,反映了中华民族进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中化民族的文明之光。华夏民族一直把仓圣造字引为自豪。
仓颉死后葬于今白水县史官镇外,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推进人类历史进步的对人,在墓前修庙建祠祭祀。据史载,仓颉庙从东汉延熹五年已具相当规模,以后各个朝代不断增修,绵延不绝,至今已有近二千年历史。庙内殿阁参差,苍松翠柏,荫天蔽日,殿柱上的石刻和石碑,殿堂里的壁画,都渗透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古老悠远的幽思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