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花果山石窟是在俺的红宝书中,看位置离彬县县城也就五公里,且也在312国道上,前一天下午没事就想去,但当时3路司乘人员忽悠我说不路过,也可能他不知道,害得我没去成,看完大佛寺,我决定搭3路回县城,让司机将我扔到离石窟最近的路口,俺自己走过去。3路的回程车真难等,等了好半天,西安开往平凉的长途大巴都路过两班,3路公交才过来,里面挤得和沙丁鱼罐头差不多,我费力才挤上去。等司机让我下车后,随车也下来一对年轻人,我起先以为他两也是同路去看花果山石窟,上前一问,人家是回家呢,不过他告诉我,石窟就在他家村里。
村子离公路很近,所以俺很奇怪昨天那个3路司机为什么说不路过。花果山石窟位于村子里一座小山朝北的陡崖上,最早开凿南北朝时期(约公元500年左右),当地民众在山崖面上开凿了许多石洞以避兵祸,名曰“九曲十八洞”,后随着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的问世,加上玄奘去西域曾经路过此地,当地人便将此山称为花果山,山顶的那些避难而开凿的石洞又称为“水帘石堡”。走进大门,没想到花果山石窟还要收费,门票倒是不贵,5元起步价,竟然还有印刷的门票。从底层依托悬崖搭建有木质旋梯回廊,可以逐级向上观看。花果山石窟距大佛寺不远,不过石窟的质量比起大佛寺谬之千里,石窟内以泥塑为主,可能都是明代以后所造,如今石窟处也有寺院,有和尚,甚至有个院落还有尼姑。爬到最顶层就是昔日百姓避难而开凿的石洞,里面崎岖拐弯,类似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挖的地道,不过这里是在悬空的石崖上开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洞里深处原来还有地下水渗出,因此号称水帘洞,不过如今因为山旁修建了煤矿,水帘洞中的渗水就断流了,石窟旁的水帘河也随之干涸。
别看花果山石窟不咋地,可还有些人文墨客留下笔墨,石窟入口处的介绍牌中记述了几位名人来此的诗作。清末谭嗣同途经彬县赴兰州时,来花果山石窟游玩,留下《邠州》诗一首:“棠梨树下鸟呼风,桃李溪边白复红。一百里间春似海,孤城掩映万花中”。1926年、1944年,国民革命的元老于右任老先生曾两次来彬县,留下了《邠县道中》一诗:“已过邠人剥枣期,满川梨尽柿犹垂。遗民争说灯山好,应记前朝避乱时。”;据说286年轻时也来过此地,可惜那时人微言轻,没有留下纸墨纪念,要不寺院早把286的墨宝装裱上供,并到处宣扬呢。
回到公路上等3路车回县城,312国道上来往都是运煤的重载加长货车,不过比起后来在陕北府谷遇到的运煤车,312国道上的运煤车开起来就文明多,但过往车辆带起的尘土却是漫天飞扬,我只好拿出头巾将脑袋完全包裹住,只漏出眼睛如同蒙面大盗。路旁一个修自行车的当地人看我这种奇特打扮,很好奇地问我干吗的?得知我再等3路车回县城后,好心告诉我坐2路车回要便宜一块。2路车的终点站就在旁边的下沟煤矿厂区里,刚才的确看见一辆2路车开进煤矿大门,公交车能进企业厂区运营倒是很少见哦,于是等了辆2路回县城。
作者博客:http://54rainbow.blog.163.com/blog/static/2008232620104318155341/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