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婚嫁习俗
2011-11-5 19:34:0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一)婚前习俗:旧俗农村男女约在十多岁(山区在七八岁)时,即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经过“打婚单”(即男女双方互报生辰、属相,写“合婚”书)、议定财礼、“下帖”等形式办理订婚手续。结婚前,还要请媒人吃会亲酒,“担和酒”,送箱子等。女方要请人给女儿“开脸”,上坟祭祖,吃“离娘饭”等。
(二)嫁娶习俗:迎娶新娘时,男方家张灯结彩,写红对联,摆设宴席,敬请佳宾。在封建社会,娶新娘用花轿抬,以后改用马拉车。70年代后,改用拖拉机、大卡车、小轿车等。结婚前,男女双方都要事先选聘兄嫂或人品好的同辈妇女,作伴迎娶(俗称“娶女”)或陪送(俗称“送女”、“伴娘”)。
1、放“起身炮”:迎娶车辆到达后,女家稍事招待,车走时放“起身炮”。有的女子还要啼哭几声,以示别情。
2、放“迎亲炮”:娶车回到婆家时,门上要呜炮迎接。
3、“打麻子”:新娘进门时,一些小伙子事先准备好豌豆、麦秸等向新娘打去,俗称“打麻子”,其用意是打邪气。
4、“梳头”:早饭过后,婆家女长辈给新娘送洗脸水、香皂、梳子以及床单等,名曰“梳头”。
5、“揭碗”:梳头后,新娘要上一次厕所。厕所门前扣放三个碗,内中一个是馍,一个是钱,一个空着,让新娘去揭,以此预测新娘的福份,实为唯心主义的碰运气。
6、举行结婚仪式:过去摆香案、挂老“影”(祖先遗像),由合婚人主持,先拜天地、祖先、高堂、亲友等,然后夫妻对拜,交钥匙,互赠礼物。新中国建立后,结婚仪式革新,改为向领袖像鞠躬,宣读结婚证书,向亲朋来宾敬礼,并增添了证婚人(队干部)、主婚人(双方家长)、介绍人和来宾代表讲话等内容。
7、“看厨”:结婚仪式举行后,女方代表端上烟酒、手巾、手帕等向厨师道谢,并封给“红包”(内有人民币),催席开饭。
8、“拜客”:客人坐席时,新郎新娘敬酒,以表谢意。
9、“交人”:饭后,娘家人临走时,由女方代表领着新娘向婆婆“交人”,并说一些客套话。
10、“送客”:娘家人走时,婆家人要热情相送,以示亲热。
11、“转缘”:宴席后,新娘由娶女(婆家迎娶新娘的妇女)带领,在村中逐户拜见乡亲,有的只拜户族,有的全村拜见。转缘后,乡亲妇女登门道喜,观看嫁妆,主人略备酒席招待,并由新郎、新娘在席间敬酒答谢。
12、“闹房(耍房)”:新婚三天内不论大小,每晚乡亲们都要嬉闹新房,新郎新娘以烟、酒、糖果招待。过去,闹房要让新娘行礼、点烟、说笑话、讲故事以及让新郎、新娘吃“和气糖”等,现在,则让新郎、新娘讲恋爱经过、跳舞、唱歌等。
13、“回门”: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带上油包子、点心、酒、肉、菜等去拜见岳父母。饭后,新娘带女婿去户族家送礼,同辈兄嫂戏耍嬉闹,要喜糖吃。
14、“三回停”:新婚后三天不空房。三天过后,新娘由娘家叫回住三天,第二次住五天,第三次住十天,叫“三回停”。
上述旧有习俗,现已大多不复存在。从80年代起,为适应社会新潮流,集体举行婚礼或旅游结婚等,已成为时兴的结婚形式。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